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一项新行政命令,计划储备太平洋深海区域的金属资源,试图在全球稀有矿产竞争中对冲中国在电池金属和稀土供应链领域的强势地位。这一行动意在加强美国在战略性资源上的掌控力,以备在未来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时所需。
这些金属资源主要来源于太平洋深海广泛分布的“多金属结核”——这类结核通常呈土豆状,是在海底高压、极低温度和长达百万年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矿石,富含镍、铜、钴和锰等关键金属元素。这些矿物是制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军用装备和高端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料。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加快开采这些结核的计划,并打算将这些资源在采出后储存在本土,以备未来在全球局势突变或中国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动用。据悉,该计划已获得包括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多位共和党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他们均认为应抢占深海矿产的战略先机。
不过,对于这种“囤矿”行为,中国学者表达了明确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指出,美国此举显然出于对自身稀有金属产业链不完整的担忧。相较之下,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从资源开采到精炼加工再到产品制造的完整体系,这正是其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
吕祥进一步分析称,美国此番意图控制太平洋海底矿藏的行动,其实是在“抢占资源型战略高地”,试图在国际矿产争夺战中另辟蹊径。然而问题在于,深海矿产开采的技术尚未成熟,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已有少量商业开采外,类似多金属结核的深海矿开采仍处于实验阶段,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面临极大技术、资金与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