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政府拟囤积海底金属对抗中国

2025-04-14 16:59:19 来源:环球时报

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一项新行政命令,计划储备太平洋深海区域的金属资源,试图在全球稀有矿产竞争中对冲中国在电池金属和稀土供应链领域的强势地位。这一行动意在加强美国在战略性资源上的掌控力,以备在未来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时所需。

这些金属资源主要来源于太平洋深海广泛分布的“多金属结核”——这类结核通常呈土豆状,是在海底高压、极低温度和长达百万年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矿石,富含镍、铜、钴和锰等关键金属元素。这些矿物是制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军用装备和高端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料。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加快开采这些结核的计划,并打算将这些资源在采出后储存在本土,以备未来在全球局势突变或中国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动用。据悉,该计划已获得包括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多位共和党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他们均认为应抢占深海矿产的战略先机。

不过,对于这种“囤矿”行为,中国学者表达了明确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指出,美国此举显然出于对自身稀有金属产业链不完整的担忧。相较之下,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从资源开采到精炼加工再到产品制造的完整体系,这正是其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

美政府拟囤积海底金属对抗中国

吕祥进一步分析称,美国此番意图控制太平洋海底矿藏的行动,其实是在“抢占资源型战略高地”,试图在国际矿产争夺战中另辟蹊径。然而问题在于,深海矿产开采的技术尚未成熟,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已有少量商业开采外,类似多金属结核的深海矿开采仍处于实验阶段,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面临极大技术、资金与环境挑战。

“就算是地表矿藏,从发现到形成稳定供应体系,也要花上十年以上。深海资源的开发难度只会更高。”吕祥表示,美国政府这种急于推进深海矿产储备的行为,更像是“焦虑型对抗策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金融时报》指出,美国至今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使其在国际海洋事务和深海采矿规则谈判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在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最近召开的会议上,相关采矿提案并未获得通过,也尚无批准在国际水域大规模采矿的法律依据。

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一家名为The Metals Company的加拿大企业正在尝试与美国合作,在东太平洋海域启动全球首个深海矿项目。但由于美国并非ISA成员,这一项目已引发广泛争议。多位国际观察员和环保组织批评称,该项目试图绕开全球规范,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且缺乏必要监管。

对此,北京经济运行研究会副会长田云也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忧虑。他指出,美国这种在关键资源领域“只顾自身利益、不守规则”的做法,无异于动摇其曾主导构建的国际秩序根基。“全球治理讲求共识与合作,美国一旦选择单边行动,就可能引发秩序失控,导致无序竞争和环境灾难。”

田云强调,当前世界面临资源紧张、生态脆弱的双重压力,只有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公平、可持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才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正途。而美国罔顾现实推进囤矿战略,只会令其在全球合作中越走越孤立。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海底金属囤积”计划,既暴露出其在战略资源领域的焦虑与短视,也引发了对国际海洋秩序、公平竞争以及环保风险的多重担忧。在技术尚不成熟、规则尚未统一的前提下,一味推行资源掠夺式战略,恐怕不仅难以达成所谓“反制中国”的目标,反而会将自己置于道义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责任编辑张佳鑫)

(责任编辑张佳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