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真的全凭直觉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感到工业能力面临挑战,于是在1915年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设定了33.3%的关税以保护本国汽车工业。这一举措引起了美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但英国坚持己见,认为两国自身的关税更高。
一战结束后,英国发现美国开始展现出霸主迹象,于是进一步加强了关税政策,在1921年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等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使得美国面临巨大压力,当时美国的工业能力已位居世界第一。为应对这一局面,美国商人哈默在1921年赴苏俄考察并投资设厂,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企业的美国人。同年,美国还通过“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了大量贷款。日本则在1931年左右加入全球关税大战,当时日本与英国关系密切。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加剧,美国决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对抗英国。1930年6月17日,美国参议员里德·斯穆特和众议员威利斯·霍利推动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50%以上。此举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中国也参与其中,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然而,日本因担心失去中国市场而采取了极端措施,最终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这场关税大战导致了全球经济动荡,随后德国希特勒上台,日本转向军国主义,二战爆发。许多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借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