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客观上推动中国与美国盟友的关系升级。日本被迫与中国协调应对关税冲击,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对美210亿美元投资以换取关税豁免,而欧盟则重启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3.5%,对东盟出口增长12.5%,与美国盟友的贸易韧性显著增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构。WTO总干事伊维拉警告,美国的单边主义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贸易量萎缩1%,这一冲击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中金测算显示,基准情形下,美国关税将推高PCE通胀1.1个百分点,降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对美依赖:欧盟加速推进《数字市场法案》,拟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誓言“减少对美经济主权的让渡”。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通过制度型开放抢占先机。中欧投资协定虽未正式签署,但双方已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达成默契;中国申请加入CPTPP的努力获得澳大利亚等成员国的积极回应,而台湾地区的“入会”企图因政治因素被彻底搁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同比增长15%,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去美国化”市场。
然而,美媒渲染的“中国获利”叙事背后,暗藏多重风险。全球供应链“阵营化”可能加剧中国的“战略透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虽大,但对东盟、欧盟的逆差持续扩大,2024年对东盟贸易逆差达1.05万亿元,过度依赖区域市场可能导致资源错配。美国的技术封锁并未放松,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加码,迫使中国在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加速自主创新。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面临“信任赤字”,欧盟虽与中国重启谈判,但仍对“市场扭曲”等议题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