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卖家近期密切关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关税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动对许多卖家来说意味着生死存亡。2月初,小额关税豁免政策经历了“取消”又“暂停取消”的波折,让卖家们的心态和经营状态备受折磨。4月3日,美国白宫网站更新了行政令,宣布对中国新一轮加征34%的关税,并且针对中国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将于5月2日正式结束。
这一消息虽然不是好消息,但至少留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不少卖家已经在今年2月的“关税风波”后开始逐步涨价,试图将成本转移给美国消费者。然而,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仍是一个未知数。关税上涨不仅影响成本,还涉及时效和SKU选择等问题。
过去,部分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利用小额免税政策,通过T86清关模式享受优惠,这使得他们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此次新政明确取消低价值进口产品的最低限度免税待遇。未来,通过国际邮政物流系统进入的货物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如果是通过其他方式寄送,则按相应税率征收关税。
今年2月初,特朗普政府曾短暂取消小额关税豁免政策,导致大量包裹积压在海关无法处理。这次经历让许多卖家和物流公司感到崩溃。不过,经过那次极限“过山车”,卖家们这次心态相对稳定。物流公司也在尝试新的应对措施,如提价方式改为涨运费“双清包税”,以减轻卖家的压力。
史文从事对外首饰出口生意已有十余年,他从几年前开始转向海外仓备货模式,客户下单后直接从美国发货。尽管这种模式带来了更高的订单量,但他仍然有10%的商品需要小包直邮。面对新政,史文决定下架一部分冷门商品,并提高新品测试的成本。他表示,即便大部分使用海外仓,经营成本也会不可避免地上升。因此,他决定将价格上涨20%到30%,以维持原本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