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最低10%基准关税,部分国家更高)已引发美股剧烈震荡,尤其是科技股遭受重创。2025年4月3日开盘,道指跌2.72%,标普500跌3.16%,纳指暴跌4.24%。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投资者担忧通胀上升、供应链成本增加及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但A股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甚至逆势上涨。那么,A股是否真的能借机“东升西降”,还是最终会跟随美股“东倒西歪”?
在美股大幅下跌的情况下,A股多次低开高走,甚至强势翻红。例如,2025年3月11日,上证指数在美股暴跌后低开,但最终收涨0.41%,深证成指涨0.33%。部分板块如医疗美容、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等表现活跃,市场资金倾向于防御性较强的行业。
中国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积极,市场对降息降准的预期较强。此外,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证指数市盈率约14倍,低于全球主要市场,吸引外资流入。中国制造业PMI回升,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如AI、半导体、高端制造,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
过去美股大跌时,A股和港股通常也会受到影响,但跌幅不一定同步。例如,2025年1月的数据显示,美股单日跌幅超2%时,A股次日下跌概率为64%,但3天后下跌概率降至33.3%。长期来看,A股的走势更多取决于国内经济政策和产业趋势,而非单纯跟随美股。
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引发全球需求下滑,中国出口可能受影响,进而拖累A股相关板块。外资短期可能因避险情绪流出A股,尤其是蓝筹股。
短期内可关注防御性板块如消费、医药以及政策支持的硬科技如AI算力、半导体。中长期布局方面,若A股因美股拖累出现调整,可能是低吸优质资产的良机,尤其是估值合理、业绩稳健的行业龙头。
目前来看,A股在政策、估值和经济基本面支撑下,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可能走出“东升”行情。但如果美股持续暴跌引发全球系统性风险,A股也难以完全独善其身。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国内政策动向及全球经济形势,灵活调整策略。(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