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能逃过青瓦台魔咒吗!在尹锡悦事件后,韩国政府备受争议。民众对尹锡悦未被定罪的行为感到不满。最近,韩国政府开始调查前总统文在寅,引发质疑,认为此举可能是为了转移视线,甚至有保住尹锡悦总统之位的嫌疑。
调查从文在寅的女儿文多惠开始。这位41岁的“前第一千金”因酒驾和非法经营酒店民宿登上头条,还卷入了受贿风波。所谓的“受贿”指的是她的前夫徐某在文在寅任期内被安排进入泰国易斯达航空并获得高薪。徐某没有相关背景,这份工作被视为“权钱交易”,怀疑是文在寅利用职权安排的。尽管文多惠与徐某早已离婚,检方仍继续调查,直指文在寅本人。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显示文在寅直接干预这次任命,但检方依然高调传唤前总统,引发舆论哗然。
许多人认为这不是司法正义,而是一场政治行动。尤其是在尹锡悦政府自身深陷危机的时刻,这一系列操作看起来更像是“甩锅式打击”。检方宣布调查文在寅的同时,尹锡悦的弹劾案正走到关键节点,最大在野党领袖李在明也刚刚在公职选举法案中获判无罪。保守派急需一个“靶子”来转移注意力,稳住基本盘。于是,文在寅成了这场政治风暴中的焦点人物。
文在寅一直是韩国政坛的一个例外。在他任期内,他推行检察改革、打击财阀、强化政府透明度,赢得不少中下层民众的好感。卸任后,他远离政坛,回乡种田,开了家书店,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然而,魔咒还是追了上来。在韩国,每一位总统卸任后都如履薄冰,因为权力交接往往伴随着新一轮的政治清算。只要政权更替,新的势力总会急着“翻旧账”,借查旧人来立新威。文在寅如今被传唤,看似是法律程序,实则是旧账新算的延续,是保守派向进步阵营发出的警告。
文在寅被调查的消息公布后,韩国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支持进步派的光化门集会吸引了超过30万人参与,而保守派组织的集会只有2万人出席。这种悬殊的人数对比说明韩国社会对于这波“清算行动”的接受度不高,更多人选择站在文在寅这边。舆论也出现明显撕裂,一部分人坚信文在寅是“被冤枉的”,认为现政府借机打压异己,掩盖尹锡悦自身的丑闻。尤其是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此前被卷入名牌包受贿案,至今查无实据,检方却能雷厉风行地查一个早已退休的前总统,确实让人怀疑是否“选择性执法”。
当然,也有人支持调查,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在寅不应享有豁免权。还有保守派议员挖出文在寅任内曾称“酒驾等同于谋杀”的发言,借此攻击其女儿的酒驾行为是“自打脸”,并控诉其“滥用关系私了”,是对法律的侮辱。显然,这不仅是法律攻防,更是一场话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