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投资界弥漫着谨慎甚至恐惧的情绪,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名言再次引发思考。面对即将到来的美国新一轮关税威胁(预计4月2日实施)与中国一季度GDP超预期增长5.4%并存的复杂局面,投资者需要谨慎决策。摩根士丹利3月31日的闭门会议试图厘清中国经济的真实脉络、消费复苏的虚实以及股市的潜在机遇。中国首季经济表现亮眼,5.4%的GDP同比增速超出许多预测。主要驱动力包括政策“早班车”效应和出口“抢跑”现象。年初中央和地方政府迅速行动,加快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并提前实施部分消费刺激措施。此外,企业在美国新关税政策落地前加紧出货,导致出口数据强劲,特别是3月份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
然而,大摩分析师Jenny提醒,这种增长存在隐忧。工业企业利润率承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居民财富缩水等深层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牢固,短期刺激效应过后持续性面临考验。
年初的政策支持是经济“开门红”的关键。地方债的提前下达虽然高达1.3万亿,但主要用于“借新还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对基建数据有所提振,但并非长效机制。消费补贴方面,手机、家电等品类确实受益,但整体消费和服务业并未全面回暖。3月份PMI数据显示服务业景气度相对较弱,表明消费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刺激力度可能在二季度后减弱,经济增速或面临放缓压力。大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Robin预测,全年名义GDP增速可能仅为3.6%,甚至存在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