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则性”,通俗地说就是判断方程的解是否光滑、是否存在奇点。韦东奕的研究在于对一些特定数学条件下的NS方程解的行为作出严格证明,属于非常典型的数学理论工作。换句话说,他是在解数学的难题,而非解决飞机的阻力系数或者发动机推力问题。
此外,有人误解“流体力学研究成果可以提升飞行速度”,便牵强地把韦东奕的理论成果与“十马赫飞行”联系起来。这种推论完全是曲解,属于“望文生义式的臆想”。要知道,战机是否能实现10马赫,不取决于一个方程的理论解,而是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学、推进系统、热防护等一整套极其复杂的工程体系。
举一个简单例子,风扇的扇叶上常年积灰,并不会被风吹走,这是因为扇叶表面附近的空气基本是静止的。这就是粘性流体“贴壁效应”的直观体现,也是流体力学研究的一部分,但这跟如何让战斗机飞得更快并没有直接关系。类似的,还有人引用费曼的讲义解释风扇灰尘不动,是因为流体在接触固体表面时速度为零,这类现象说明了粘性阻尼的存在,而不是航空技术的突破点。
李淼教授曾指出,数学家在研究NS方程时主要关注定性问题,比如流体是否会形成奇异性、是否存在解,而物理学家更在意定量问题,即如何解出具体的流场分布或推算压力变化。在这一点上,数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韦东奕的工作,更多是站在理论巅峰上解一道世界难题,而不是研究如何制造高速飞行器。
另一个需要澄清的误区是,有传言称韦东奕“曾经帮六位博士解决困扰他们四个月的问题”,后来也被本人及相关学界人士辟谣。事实是,韦东奕本人生活极为低调,不上社交媒体,也极少接受采访,关于他的传闻大多是网络“神话”出来的。而像“数学尽头是英语”这样荒唐的误解,也只是因为他的英文讲义被人断章取义,实际上他说的就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