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日两国在东京举行了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此类会谈。双方共有十余名省部级官员出席,并共同表示将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丰富中日经济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内涵,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经贸关系。此次对话达成了二十项重要共识,为稳定两国关系和促进地区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特朗普政府的再次上台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格局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通过经济高层对话并达成多项共识,向两国及国际社会传递出积极信号。经济合作在中日关系中占据关键地位,近一年来,日本派遣多个代表团访华就经济问题进行磋商,显示出日本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这次达成的共识涵盖了生态环保、社会保障、人文交流、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表明中日经济合作依然具有较强活力和增长潜力,能够发挥“缓冲剂”和“压舱石”的作用。
近年来,日本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试图在经济领域打造排华“小圈子”。然而,“小院高墙”式的政策并未使日本经济恢复活力,反而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美国在经贸领域对日本施加更大压力,使得日本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经济合作选择。
从整体上看,中日两国时隔六年再次举办经济高层对话并达成二十项重要共识,对双边经济合作、政治关系稳定以及区域经贸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共识不仅为两国各领域的互惠合作提供了保障和指引,还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提高了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能力。此外,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管控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为中日关系的整体稳定提供经济支撑。
中日两国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东盟—中日韩“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的发展。此次达成的共识有助于完善亚太多边合作机制,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尽管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但双方在东海、南海、台海问题以及历史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争议。日本在相关议题上的立场仍然存在问题,导致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不足,民众好感度较低。因此,日本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究竟是战术性调整还是战略性转换,还需进一步观察。(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