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锋的“决胜局”或许会在欧洲率先展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经济政策和外交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降低美债利息支出,但最终目的还是逼迫美联储妥协,大放水。
放水只是第一步,美国可能正酝酿更大的变革。美国已经弱到连乌克兰都难以施加影响,所谓的军事霸权是否还值得信任?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巨额债务,在常规模式下几乎无解。特朗普越急,下手越重,对经济的冲击也就越大。
当柏林宣布打破“债务刹车”,启动万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时,当伦敦峰会上欧洲防务自主化协议达成时,当欧元汇率以三年未见之势狂飙时,世界正在见证一场深刻的地缘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的本质是欧洲在军事、财政、货币三大战线的全面觉醒,更是全球权力体系百年变局的加速器。中美博弈的最终胜负,或许就藏在这场欧洲大转向的历史褶皱之中。
在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白宫争吵之后,欧洲人以高规格礼遇迎接了归来的乌克兰人。在伦敦举行的峰会上,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欧洲各国领导人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伦敦协议”。这份协议旨在加强欧洲的防务合作,并推动欧洲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采取更加独立的立场。“伦敦协议”使欧洲在经历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疏远后,重新走向团结。
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欧洲各国重新利用自身的安全和经济战略。欧盟委员会直接提出了“重新武装欧洲”的8000亿欧元计划。“伦敦协议”的签署,彻底撕碎了冷战后欧洲的安全依附性幻觉。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不仅是对特朗普“北约过时论”的应激反应,更是欧洲精英阶层对单极世界体系的决裂宣言。这场军事自主化运动的经济支撑来自欧洲资本市场对美国资产的离心力,本质上是用金融自主支撑军事独立,构建起攻防兼备的战略闭环。
紧随协议之后,德国新政府宣布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德国将设立高达5000亿欧元的基建特别基金,对国防开支不设限支持,并允许地方政府增加借贷。整个方案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欧元。德银分析师感叹,投资者正在见证德国战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政策转向,力度之大足以与35年前的两德统一相提并论。默茨政府5000亿欧元基建基金与4000亿国防特别预算的出台,标志着这个传统财政保守主义的堡垒正在用凯恩斯主义的重锤敲碎债务禁忌的枷锁。
德国战后最激进的财政转向恰似一柄刺破新自由主义铁幕的利剑。这种转向的颠覆性在欧元汇率的异动中显露无疑。当市场用4%的周涨幅为德国财政转向投票时,折射的不仅是短期资本流动,更是对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
“伦敦协议”以及德国不惜一切的财政刺激计划直接点燃了欧元的热情,欧元兑美元一周上涨超过4%。与此同时,美元表现疲软。从长期角度看,如果欧洲国家继续推进财政和军事独立,可能会导致全球格局的重大调整。这种趋势会推动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从而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面对特朗普对北约的质疑以及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暂停,欧洲各国意识到不能再过度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必须加强自身的防务能力。这是一个“一代人仅有一次的时刻”,欧盟需要为自身的安全承担更多责任。
欧洲的财政转向和军事独立不仅是对美国政策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战略布局。在这场全球格局的重构中,欧洲的角色将至关重要。如果欧洲能够成功实现经济和军事的自主,将大大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具体来说,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经济复苏和增长将为中国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投资协定,深化与欧洲的经济合作。中国可以与欧洲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欧洲的军事独立和经济一体化将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可以与欧洲在多边机制中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
随着欧元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中国可以与欧洲在金融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中的使用,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欧洲的政策转向不仅会影响欧洲自身,还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特朗普有可能把欧洲巨大的市场推向中国,中美的胜负手,或许就在欧洲。(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