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弃台论”升温 “台独”瑟瑟发抖 美国战略摇摆引发台湾安全困境

2025-03-07 13:43:17 来源:精忠报国

美弃台论升温台独瑟瑟发抖。特朗普“美国优先”2.0的崛起,使“弃台论”在美国战略圈再度兴起。他以“交易至上”的风格处理国际事务,从接管加沙地带到向乌克兰施压索要矿产,再到与俄罗斯商谈战后秩序,这种做法在2月28日会见泽连斯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特朗普直接逼迫泽连斯基“感恩戴德”,直言“你手里没牌”。这种强硬姿态不仅动摇了盟友对美国承诺的信心,还让人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台湾的“袖手旁观”。这种现实主义策略预示着台湾未来面临的战略不确定性更加严峻。

“弃台论”并非新现象,而是伴随中美建交以来地缘政治变化而反复出现的话题。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1972年的破冰之旅奠定了基础。1979年,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断交,但通过《台湾关系法》维持事实上的支持。这一转变引发关于美国“放弃台湾”的争议,显示出华盛顿为维护与中国的关系,愿意调整其在台海的战略地位。

冷战结束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崛起改变了中美关系格局。尽管小布什政府时期加强了对台军售,“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迫使美国倚重中国合作,维持“战略模糊”姿态。这表明美国对台海问题的战略始终在动态调整,紧跟全球战略重心和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

近期,《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美国需重新审视台湾在印太战略中的角色,避免卷入代价高昂且胜算渺茫的战争。早在2011年,肯恩在《纽约时报》上提出美国应放弃台湾以换取中国减免债务。2014年,米尔斯海默在《国家利益》杂志上预言,美国最终将不得不放弃对台湾的防卫承诺。2021年,格拉瑟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呼吁重新评估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承诺。

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巨大,但高估其重要性可能导致毁灭性战争。美国战略界对台海局势的评估正在从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台湾转向谨慎权衡保台成本与核战风险。拜登政府的政策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使“美国例外论”面临挑战。美国在全球议程中的主导地位是否正在消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审视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实力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表现。

尽管台湾位于第一岛链,占据西太平洋关键枢纽地位,但其战略价值受到质疑。台湾海峡作为美军第七舰队机动部署的战略通道,对中国海军构成潜在制约,但这种作用在不断演变的军事科技和地缘政治格局下备受争议。中国崛起已不再将台湾视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视野扩展至南太平洋,积极介入该区域的政治和经济事务。

如果美国流露出“弃台”的信号,将严重损害其在印太地区的威信,引发盟友的信任危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可能会寻求更独立的自卫能力,重塑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如“五眼联盟”、“四方安全对话”和“澳库斯”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削弱美国的威慑力和防御能力。

台湾深厚的商用电子产业基础为其国防自主提供了坚实后盾。许多民用科技企业在半导体和电子制造领域领先,能够生产尖端军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甚至得到美军订单。这种技术实力赋予台湾在美战略布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在阿富汗撤军和对乌克兰战争的迟疑应对已使其盟友承诺的可靠性受到质疑。若再放弃台湾,将重创其在亚太地区的威信,可能引发区域安全秩序崩溃,并为中国扩张势力范围提供机会。台湾必须锻造自身竞争力,成为全球经济与地缘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卡瓦讷和沃海默提出的防御蓝图强调强化自主防卫能力,提升国防预算,发展独立军工体系,延长兵役并改进训练质量,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这种策略旨在牵制中国,分散其挑战美国全球利益的精力。俄乌战争阴影下,台湾亟需突破依赖性,构建以自身实力为核心的防卫体系,充分发挥半导体产业优势,深化与国际社会的联系,确立“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唯有摒弃“台独”理念,回归“九二共识”框架,才是保障台湾长治久安的理性选择。(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