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美国断供主要是美国不出钱,要是欧洲出钱,美国未必绝对不肯按照商业出售处理。但军售从来都是与政治高度捆绑的,这样的商业出售能持续多久谁都说不清楚。战争中本来就有太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关键问题上悬挂大大的不确定因素,肯定对乌克兰军心、民心带来巨大压力。
美欧的支持在战争初期给予乌克兰军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如今已经形成依赖心理了。美国支持撤了,欧洲支持还在,但能兑现多少不明。乌克兰突然发现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独立战斗了,而且不仅是乌克兰的血肉,还要有乌克兰的枪炮弹药,这谈何容易。
乌克兰早就“战争疲惫症”了。初期靠着必胜信念坚持下来,后来靠不甘心理继续坚持。但胜利越来越遥远,痛苦越来越深重。除了2022年夏秋的“哈尔科夫大反攻”,乌军没有收回多少失地,反而在俄军“绞肉机”战术的重压下,逐步丢失东乌的坚固防御体系。库尔斯克突入战则更像军事行为艺术,而不是有意义的战争行动。如果三年血战的结果就是这样,战争最初两个月和平谈判的功败垂成就格外痛楚。
三年血战在乌克兰的民族心理里积聚了巨大的仇恨。首先是针对俄罗斯的,现在可能增加了对美国背叛的仇恨。不在仇恨中爆发,就在仇恨中消亡。乌克兰的未来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在俄罗斯方面,是趁虚而入,还是见好就收,是另一个问题。俄罗斯也患有“战争疲惫症”。战场的胜利固然珍贵,但是,“代价是什么呢”?(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