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湾陆委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大陆军事状况的报告,引发了广泛讨论。报告指出,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进展迅速,但在联合作战方面仍面临“岛链困境”,尚未具备全面攻占台湾的能力。报告揭示了解放军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指挥能力不足、远程后勤支援体系不完善以及城市作战经验欠缺。
报告提到,解放军尚未构建多领域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网络信息系统,在协调各作战要素时面临挑战。此外,由于对台演练导致短程弹道导弹数量减少,加之美国可能介入的风险,报告认为解放军对台作战能力存在不足。
从这些观点来看,台湾方面沿用了旧时对解放军的刻板印象,报告作者对美国军事能力充满信心,所有分析均基于此前提展开。报告采用了一种先给出结论再寻找证据的“逆向”逻辑方式,即先确定结果,再回溯寻找支持该结果的数据与理由。
岛内退役将领栗正杰对这份报告表示质疑,他认为陆委会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栗正杰指出,解放军在制空、制海及登陆作战中,武器射程和兵力投送能力可覆盖2000公里,远超台海间不足200公里的距离。面对这种差距,台军依赖未经充分训练的义务役士兵操作防御导弹,效果可能不佳。
民进党的乐观态度更像是一种自我麻痹,用以寻求心理慰藉。报告未提及解放军的先进武器,如五代机、超高音速武器及远程火箭弹,而是虚构解放军的“短板”来安抚民众情绪。然而,有媒体报道称,赖清德为提升“反斩首”能力,已制定个人专属防御计划。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解放军无力对台采取军事行动,赖清德为何仍高度重视个人防御?
与此同时,台军正面临严重的人力匮乏困境。过去四年,提前退伍官兵数量增加了四倍。为缓解这一状况,台防务部门允许提前退伍满一年的官兵再次入伍,但该措施的实际效果尚需观察。前景堪忧,岛内年轻人参军意愿低,有人指责民进党当局加剧两岸紧张,却寄希望于年轻人上前线,逻辑自相矛盾。
近年来,中国解放军的制海、制空实力显著增强,尤其在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解放军因能够远程投送军力而具有优势,台湾距大陆不足200公里,地理条件强化了其战略优势。东部战区近期实战演训中,解放军展示了整合海陆空三军资源的能力,各兵种界限消融,陆航直升机与海军、空军固定翼战机协同作战,高效配合,表明解放军正在构建综合性联合作战体系。
在此体系下,陆航飞行员必要时可以降落于海军舰船进行维护,提升了三军航空力量的协作效率。此外,解放军两栖合成旅与海军登陆舰队及军民两用滚装船的联合训练频次也显著增加。几年前,福建沿海地区的演习常引起外界关注,如今已成为常态。
解放军在远程后勤保障及城市作战方面也投入了大量努力。美国在亚洲构建的岛链体系,面对解放军的实力已失去威慑作用。即使五角大楼全力干预台海,也难以阻止解放军实现统一目标。解放军强化联合作战与后勤保障体系,显示其对台军事行动准备充分,全方位提升增强了作战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亚太军事格局。
台陆委会报告旨在迎合岛内“台独”分子,营造“解放军不可怕”的氛围,使“台独”势力认为分裂行动无需担忧。然而,此举只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大陆坚持诚意争取和平统一,若“台独”势力勾结外部挑衅,最终将加速自身灭亡。这是民进党当局必须正视的现实。(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