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雨翔目前住在皇后区。通勤时分的地铁车厢里经常回荡着五六种语言。他从家里出门走半小时,就仿佛闯入一个美食联合国。哥伦比亚、菲律宾、尼泊尔、中国……多个国家的风味餐厅扎堆撩拨着吃货。即使不走进店里,老奶奶沿街推着小车卖的烤肉也够馋人。
除了味道正宗的世界美食外,罗雨翔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多元化的冲击。“古老的、新潮的,贫的、富的……不同的阶层地位和价值形态,都会非常直白地展现在你眼前。那种极度的自由,是这座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走在纽约街头,很难一眼分辨出谁是“主流人士”,谁又是“非主流人群”。“纽约让我没那么多‘卷’的压力,或者说‘要跟别人一样’的融入压力。”罗雨翔觉得这种自由给他特别的安心感,让他能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有所追求。
这种多元自由的气息也孕育着纽约“彪悍的民风”。在城建听证会上,参与的居民绝不会只是“礼貌参与”,纽约政府或者开发商都别想冠冕堂皇地“橡皮图章”般走流程。“持有反对意见的居民会毫无保留地把政府或者开发商批得狗血淋头,甚至直接拉着抗议的旗子进场,明摆着要来开干。”罗雨翔说,纽约居民的交流方式粗野又自由,在城市规划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彪悍”的纽约人,罗雨翔在纽约预算局工作时会认真审核每一笔预算申请。他曾收到针对布朗克斯某社区(犯罪率在纽约数一数二)的一笔拨款申请,拟用于雇佣临时工捡拾公园内的废弃针头。
面对这一特殊的申请,罗雨翔会像侦探那样,核实拨款需求的真实性、必要性和预算金额的准确程度。通过调查,他发现该公园内的吸毒问题较严重,确实存在废弃针头被随意丢弃的问题,对公园内玩耍的儿童和宠物构成安全隐患。于是,他认为有必要花钱雇佣临时工捡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