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推重比是重要指标,但它并不是决定战斗机性能的唯一因素。例如,F-22的F119发动机虽然推重比仅为7,但采用了先进的推力矢量技术,使F-22具备超机动能力。F-35的F135发动机虽然推重比仅为6.7,但其涵道比设计更适合低空高速突防作战。不过,如果美军确实长期虚标发动机推重比,那么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F-35的机动性可能被夸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35在空战演习中表现不尽如人意,被F-16等第四代战机压制。
过去,中国航空工业一直以美国的数据为目标,奋力追赶。例如,中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人员在得知F119推重比超过10后,花费数十年研制WS-15,最终达到了推重比10.5以上的水平。如果F119的真实推重比仅为7,那意味着中国军工人其实早已超越了美军。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升力系数和导弹领域。当年,美国公布的F-22升力系数高达1.5,中国按照该标准研制歼-20,最终达到1.8以上,结果后来发现F-22的真实升力系数仅为1.2。双脉冲空空导弹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但真正实现这一技术的却是中国。
目前,WS-15发动机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全面装备歼-20战斗机。相比之下,美国F-22已经停产,F-35的发动机技术也未能突破,即便推出升级版的F135发动机,也很难在推重比上超越WS-15。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研发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计划用于第六代战斗机。如果成功,将在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性能上全面超越美军现役战斗机。
此次F119和F135推重比被爆出虚标,无疑让全球军迷大跌眼镜。如果该数据属实,那么美国发动机技术的领先地位可能只是一个“幻觉”,而中国的WS-15则已成为全球最强战斗机发动机之一。未来,中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随着WS-15的量产和WS-19等新型发动机的研发,中国在这一领域将逐步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好证明。(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