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到底是什么飞机?最近,两款六代机亮相,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从尾部多翼面控制到三发重型机,网友们几乎是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新型战机的每一个细节。目前关于成飞的三发机型分析较多,而沈飞的六代机由于试飞视频时间短且清晰度不足,相关信息较少。不过,近日沈飞六代机曝光了一个重要细节,这款战机可能是变形机,这一点多年前杨伟总师就曾透露过。
沈飞的这款六代机无疑是601所的杰作,其细节可能比成飞的更值得琢磨。例如,成飞的是大三角翼,较为明显,但沈飞的六代机从不同角度看有很大区别,以至于目前无法完整描述其外观。这可能是因为该战机的外观是可以变化的,即“变形机”。美国在冷战时期就研发了可变后掠翼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变形”设计。沈飞的JH-26早期图片也显示有后掠翼风格。这次我们要讨论的是V型“垂尾”,601所的六代机可能采用了一种名为“直轴式全动可变V尾”的技术,相关技术论文已在网络上公开。
论文中详细讨论了一种“变体战斗机布局”,特点是两侧进气,并通过V形垂尾的变形来形成两种气动布局。一种是全动垂尾折叠放平形成无垂尾状态,提升隐身性能并满足超音速巡航能力;另一种是升起V形垂尾进入有尾构型,此时处于机动状态,具备良好的机动和操作特性。此外,机翼的翼展、面积、前后掠角都是可以调整的。
这篇论文虽然不一定完全对应沈飞六代机,但很可能是其设计原理之一。由于多个参数的变化,601所的六代机实际上是一个复合面气动布局,其最终特性难以被外界模拟和计算,这意味着无法获取真实数据参数,难以开发出相应的空空武器和拦截导弹。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种设计是否过于科幻,但早在多年前歼20的总师杨伟就对这种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杨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飞机可能是“变形金刚”一样的存在,可能创造出我们从未见过的飞机。如今,沈飞的六代机尾翼可以转换形态改变性能,证实了杨伟的预测。事实上,战斗机的研发周期较长,中国通常是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因此杨伟对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非常清楚。
现在还在争论这两款战机是否为六代机已经没有意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定义六代机,是因为相关技术早在10年或20年前就开始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较慢,当中国推出六代机时,美国依然停留在F22阶段。西方国家可能选择视而不见,但他们的六代机项目恐怕也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