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导弹发展到后来,直径也增加到1.8米。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当然从“火星16B”这个型号来看,可能还存在使用常规弹道或使用旋成体外形滑翔器的型号,也就是“火星16”。
不过,这和此前西方猜测的“火星16”都完全无关,从导弹在作战体系中的定位来说,“北极星”是“朝鲜版东风-21”,那么“火星16”就是“朝鲜版东风-26”。
相比此前一直在努力发展但进展谈不上多快的液体导弹,朝鲜的固体导弹在2020年后的突飞猛进让人咋舌。
这也不奇怪,我国当初研制东风-21导弹的时候,就同步上马东风-21、东风-31和东风-41;当然,后来东风31和东风41的设计方案几经修改,最后真正服役的东风-31和41导弹和当初与东风-21同步上马的项目几乎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苏联当年在固体燃料技术方面卡了很久,一直到80年代,潜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的尺寸和重量依然不如液体燃料,以至于至今仍有装备“轻舟”液体燃料潜射导弹的“德尔塔”级核潜艇在役。中国通过东风-21导弹验证了固体燃料技术之后,很快用东风-21替换了东风-3,只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保留了一个东风-3部队。此后中国就在下一代导弹上放弃了液体燃料,只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幻,为了节约经费,长期保留东风-4、5导弹,直到21世纪,采用东风-26、31、31A、41这些导弹将其替换,其中东风-26导弹相比东风-4还增加了核常兼备特性,大大扩展了中远程导弹的实战价值。
不过,朝鲜今天导弹研制的“外部环境”比当年我们全靠自己慢慢摸索那是优越多了啊。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在21世纪的导弹发展进度,与该国和友好国家关系的发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关联。
朝鲜曾经一度积极发展液体燃料导弹,先是试图仿制苏联技术,后来又出现了更多借鉴血盟技术的“朝鲜式液体燃料技术路线”。再后来就很有意思了,随着近年来朝鲜和其主要友好国家间关系的迅速升温,一夜间朝鲜就突破了固体燃料技术,此前投入巨大的各种液体燃料技术一下就过时了。北极星系列,火星11、火星-18、火星-16这些技术水平明显比此前突破一大截的固体发动机,就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