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在红海海域频频袭船后,国际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德国赫伯罗特公司等多家企业宣布暂停红海航线,转而绕行非洲南端好望角,选择航行时间更长、成本更高的航程。由于运输成本增加,这些企业均宣布上调运费,上涨的成本通过市场传导给消费者,从而为全球经济运行带来风险。作为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集装箱短缺的问题也越发凸显,疫情期间“一箱难求”的担忧再度出现。航运咨询机构Vespucci Maritime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春节之前,抵达亚洲港口的集装箱箱量将比以往减少78万TEU(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国际单位)。近期,部分亚洲—欧洲航线上的集装箱价格已飙升近600%。然而马士基方面近日称,红海复航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实现。
此外,红海危机也是一场地缘政治角力。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认为,胡塞武装将对红海海域的控制视为重要的政治战略武器,希望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以色列经济发展,这对于胡塞武装来说,是个相对简单的遏制以色列的办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红海沿岸国家包括埃及、苏丹、沙特等重要国家,它们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红海危机既是巴以冲突外溢的表现,也包含胡塞武装背后的也门政治过渡的问题,与沙特和伊朗间积累的地缘政治与宗教意识形态矛盾也有关。种种问题交织进一步使得形势复杂化。
不同国家对航道的影响力有差异
一条狭长的水道受阻便能对地区安全局势、全球航运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全球还有多少处这样的“咽喉要道”呢?
据卡塔尔《新阿拉伯人报》报道,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连接印度洋和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东亚国家的进出口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曾多次成为国际冲突的焦点。再比如霍尔木兹海峡,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该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霍尔木兹海峡2022年的石油流通量平均为每天2100万桶,相当于全球石油消耗量的21%,它的安全问题对于中国、日本、印度等石油进口大国来说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