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能上看,中国的SH-15车载榴弹炮不弱于任何一家外国产品。参与竞标的这些西方国家榴弹炮,普遍配备了52倍口径的155毫米火炮身管,射程远,战术机动性强,而且也都有数字火控系统。相比之下,中国的SH-15不仅都有这些特点,而且在炮弹射程方面,还有领先优势。
日本防务资讯网站“航空万能论”却认为,巴西陆军的招标书要求火炮必须“兼容巴西陆军现有的通讯系统和指挥系统”,而巴西陆军现有的通信系统都来自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和塞尔维亚的产品将遇到一个“美式标准”的无形门槛,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吃亏的。
中国SH-15榴弹炮是否能够直接兼容美国的通信系统,我们现在还不好说。但是,类似的“无形门槛”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很常见,甚至好几次让中国产品在竞标中吃了亏。
例如,某些国家在进口防空导弹、战斗机或者坦克时,指明要用北约的通信指挥系统,或者美国的数据链标准。但是,这些系统和标准,对中国等国家是不开放的,这样等于将中国等国家的产品完全排除在外。
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我们的出口武器性能更加先进,价格更加便宜,但是由于被这些“西方标准”禁入,以至于正常的市场竞争都没法开展。
所以说,制订一个标准,并且让自己的标准变为市场的唯一,获取的超额利益,远远高于任何其他手段,甚至比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更加重要。因为,这种所谓的“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完全可以利用各种琐碎的游戏规则,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外。可能是火炮口径,可能是安全标准,可能是环保要求,也可能硬性规定某种“第三方软件”。
我们再看巴西陆军的通信系统,这套系统在几十年前就引进了,放现在既谈不上先进,也说上多好用,但是几十年后却竟然发挥了“市场门槛”的作用。由此可见,美国在军火市场布局方面已经深耕了几十年。一些看似不显眼的设备,用了几十年后,如果想改成另一个国家的标准,却已经被旧的标准“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