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的居民对未来也抱有悲观的态度。与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接壤的乌日哥罗德、与罗马尼亚接壤的切尔诺夫策和敖德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罗夫诺、与俄罗斯接壤的苏梅和哈尔科夫等边境州,三分之一的人口认为他们的城市发展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大约15-20%的人认为政府在发展城市方面有私心。剩余的大部分人则对此不予置评,也就是说,乌克兰边境地区的一半居民对城市发展以及未来前景持消极态度,而几乎全部边境居民对未来都不持乐观态度。
后战争时代的乌克兰经济
后战争时代乌克兰的经济情况显著恶化,这体现在了乌克兰人民的家庭财政上。乌克兰所有地区的居民在接受调查时,对家庭财务现状的评价要么是与战前持平(占受访者的25-30%),要么恶化(占受访者的65-70%),认为自己家庭财务状况有显著进步的寥寥无几。
首先,俄语人口占多数的东部地区,居民的家庭财务状况一直在恶化,尽管当局承诺要给每个乌克兰家庭一笔丰厚的财政补助津贴,但东部俄语区的乌克兰从未得到过这笔津贴,相反,在战争时期,他们是乌克兰的“工业捐助者”和“军费承担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八年内战,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破裂导致乌克兰东部地区人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亲俄区”如哈尔科夫、敖德萨、扎波罗热、第聂伯罗等州的居民,几乎全员表示不看好自己的未来财政情况能够好转,只有2-3%的人表示未来一年后乌克兰经济形势将变得更好。东部地区的受访者有近20%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糟糕透顶。
在这方面,当局的确没有一碗水端平。乌克兰各地区经济补贴水平的差异,估计与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的评估呈明显的正比态势。与东乌地区相比,当局对文尼察和卢茨克等西部州的补贴可谓是毫不吝惜,在因战争而经济受到重创的当下,当局对西部州家庭的财政补贴总额竟达到了18亿美元之多,而东部州只有2亿美元(名义上为15亿美元,但只有2亿美元被落实)。在苏梅、切尔诺夫策、敖德萨、波尔塔瓦、尼古拉耶夫等州,大量的工厂因缺乏资金而被迫关闭,许多城市家庭因无以为继而被迫回归农村,而当局却对此不管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