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土耳其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加上波罗的海方向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封锁,俄罗斯的原油已经无法通过原先的路线输送给全球。米舒斯京上任后,尽管重视通向亚洲的物流,但俄罗斯需要能够运载200万桶石油的超级油轮船团才能维系原来的石油规模。这些油轮需要绕过大半个地球,通过西欧和地中海、中东、马六甲进入世界经济的中心——太平洋方向。在这样的航线上,俄罗斯本就分割的海军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便俄罗斯海军相对西方将长期处于弱势方,但它依旧需要一支有全球航行的水面舰艇力量维系自己的基本海洋能力,不然就会和伊朗一样陷入到因为水面舰艇不足而导致长期被美国海军堵在家门口“碰瓷”的状态。正如“军舰是个大家庭”歌词那样——我们需要一支舰队航行在海上,有了它我们才能对抗一切风浪。
尽管俄罗斯海军近年来缺乏水面舰艇的更新,但这几年处于备战状态的俄军还是尽可能利用手头装备进行远洋任务。无论是太平洋舰队每年持续的“绕日”航行,还是特别军事行动前后俄海军两艘“光荣级”在地中海执行威慑任务,都反映出了俄海军较为旺盛的勇气和良好的舰艇维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驻地在太平洋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近年来较其他两支海军更为活跃。在特别军事行动威慑任务结束以后,去年11月份返回东海的“瓦良格”和9年前那艘锈迹斑斑、作风全无的“瓦良格”舰相比,保持了较好的舰况,反映出太平洋舰队作风上的一定进步。
和9年前那艘锈迹斑斑、作风全无的“瓦良格”舰相比,参与特别军事行动海上威慑任务的“瓦良格”舰保持了较好的舰况,反映出太平洋舰队作风上的一定进步。
舰艇部队的频繁出动,自然会引发俄海军乃至俄高层对水面舰艇换新的一系列考量。俄太平洋舰队是一支拥有勇气的舰队,但正如戚继光叙述的那样:“盖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现代海战就是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制海权。自苏联解体以来,失去苏联时期造船工业的俄罗斯一直没有重视过海军、尤其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更新换代,而是优先投资陆军、空军和战略力量的更新换代。根据俄联邦公开的资料,自俄联邦成立以来,俄海军每年能拿到的国防预算甚至不会超过总预算的15%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