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6月14日在北京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消除贫困对全球人权治理的启迪》的发言。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发言
张维为指出,过去数十年,中国已经完全消除了极端贫困,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4亿多人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对全球人权治理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他强调,美国从不认为消除贫困是人权问题,欧洲最多把消除贫困看作是消除享受人权的障碍,而中国则从政治上认定消除贫困不仅是人权,而且是核心人权,并付诸于坚定有力的广泛实践,所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启迪,因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几乎都是消除贫困。可以预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从促进人权的视角借鉴中国的扶贫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原因就是两种模式在人权认知上的巨大差别。”
张维为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从自己的民情、国情、文化传统出发制定各项政策。中国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千年古训,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而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人还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中国过去数十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民生为大,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聚焦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这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维为认为,现在看来,中国这种“民生为大”的理念纠正了西方人权治理观念长期存在的一个偏差,即只重视公民政治权,不重视民生权和发展权。追述其历史原因,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私有财产权等人权的时候,他们所代表的是当时新兴的有产阶级。在他们那个年代里,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都是合法的,最悲惨的贫困发生在殖民地,不在欧洲。
张维为提到,今天世界已经入了21世纪,但世界人口的一半还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饱受战乱、赤贫、饥饿、基本生活品匮乏的煎熬。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大都无法解决好民生这一基本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更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民通过自己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某种意义上正在重新界定现代化和现代性。
由此而联想到美国发动的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它耗费了近2.3万亿美元,结果是践踏人权,无数生灵涂炭,无数流离失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不久前指出,阿富汗全国近半数儿童营养不良,其中320万5岁以下儿童因严重营养不良面临死亡威胁。联合国驻阿富汗人道主义协调员在一份声明中也指出:95%的阿富汗人口没有足够的食物。
张维为说,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以美国阿富汗战争费用约十分之一的资金(约合2500亿美元),十年内成功使最后1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从而实现了整个国家完全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我们甚至可以由此而提出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如果参照中国模式去做的话,以2.3万亿美元,我们也许可以消除全世界的极端贫困,包括美国国内的极端贫困。同样,这笔开支也足以使4500万美国人免于大学教育的沉重贷款,但美国政府就是不愿意这么做,因为美国政治制度早已被美国的军工利益集团绑架,他们通过战争,包括阿富汗战争和乌克兰冲突,赚得盆满钵满,但给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的是一场场危机乃至灾难。这样的国家怎么有资格在今天的世界上谈论人权?
最后,张维为总结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贫困,从而消除很多冲突的根源。从人权保障角度看,习近平主席的全球发展倡议以及中国消除贫困的一整套理念和实践都极大地丰富了全球人权治理的理念和实践。”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主办,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