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研发、修内功,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解读中国电商,乃至中国互联网发展引擎的方向——在过去的很多年,传统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其实受惠于资本红利、人口红利和信息差。
来自纳斯达克等美国市场的资本,为中国企业开拓市场、追求规模提供了支持;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从根本上赋予众多商业模式流量变现的可能;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很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商业模式“西方不亮东方亮”,可以在中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企业们如今正在告别传统的“烧钱买量”逻辑。在当今的中国互联网舞台上,企业们新的发展引擎是数实融合、技术创新和全球化,从“外部拉动”到“自我驱动”已经初现成果。而中国电商出海,就是这一转型的实际体现。
Temu和Shein在美国本土大火,本质上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复用了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数十年积累的能力,同时面向海外市场进行了更为精准、更为人性化的适配。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力,从来不来自美国国会报告炒作的所谓“有争议的做法”。这也是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国内的共识。
今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文章特别指出,中国应用之所以成为美国年轻人的最爱,其背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算法,更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培养出来的专业能力、运作机制和营销经验,是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支撑了中国应用的成功。
由是观之,用一篇缺乏调查和实证的报告,肆意点名中国电商企业,不过是掩饰其国内企业缺位的弊病罢了。这只不过是美国某些政客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自欺欺人,注定不长久——在美国和全球消费者面前,你可以一时抹黑中国企业,但你不可能同时抹黑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也不可能在一次又一次抹黑中国企业中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