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片《红猪》中,水上飞机竞赛的情节基于真实事件。而航空史上,意大利在此时期也是“佳作频出”。影片中红猪波鲁克驾驶过的机型里就有过“马基”(Macchi)公司的机型,这家老牌意大利航空企业已经成为了意大利知名防务企业莱昂纳多的一部分。
“施耐德杯”俨然成为了一场国家级的航空工业体系的竞赛。
但如今,为了国际声望“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施耐德杯'”这样的精神,在里诺竞赛中显然已经消失了。
时移世易,里诺赛场上飞得再快的飞机也快不过“开加力”,赛场上更多的是美国民间广大航空爱好者个人间的好胜心,以及对超越自我的追求。
里诺航空竞赛厂商的“速度之王”Nemesis,它的成功是源自当时美国发达的航空业。
即便是里诺航空竞赛上的九连冠机型Nemesis,其成功背后也离不开背靠成熟发达的美国航空制造业。
但垄断冠军的Nemesis再成功也并不见得能对“大航空”反哺多少,更不会再像昔日“施耐德杯”那般,对同时代战斗机设计有所裨益或大力推动了。
毕竟与Nemesis同时代诞生的YF-22,其作为新一代战斗机早已放弃对速度的追求,转而在“隐身”上发力。所以说,今天这些航空巨头对里诺航空竞赛缺乏热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毕竟仅就航空技术而言双方早已分野成了不同的圈层。
2021年里诺航空竞赛上,F-35A演示小组到场捧场。
“绿色航空”会开启航空竞赛新纪元吗?
因此,风险和技术作为航空竞赛身上的先天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航空竞赛的最终命运。
不过,不论今年9月之后里诺航空竞赛是否还会再有续篇,都不影响我们对航空竞赛的定论——
在昔日人类航空技术刚刚萌芽之时,航空竞赛对航空技术、对飞行人才的培养(感召力)、对航空在大众民间的推广,乃至对大众文化的塑造都曾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