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些常规战术任务相比,类似于马岛战争中“黑鹿行动”那样的关键性远程战略加油任务,通常非常稀少——KC-30最大起飞重量比KC-767/46要大22%以上,但真正KC-30能完成而KC-767/46无法完成的任务,只有2%。
虽然这样的关键性任务数量少,但其成败乃至反应速度快慢,往往直接决定了一场战役甚至整个战争局势的走向;而为了提高任务可靠性和简化流程环节,往往就需要吨位尽可能大的大型加油机来提供保障。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国土面积有限,又缺乏足够的境外军事行动需求的国家来说,由于军事预算所能支持的加油机队规模本身是有限的,因此往往会倾向于购买吨位最大的机型,来保障极限状态下的最严苛作战需求。
也因此,KC-46,以及与KC-30实际上属于姐妹型号的A310MRTT,就远不如KC-30受市场欢迎。
A310MRTT
02美国的加油机需求
而对美国来说,其需求就很不一样了。
传统上美国的大型加油机以两个型号为主力,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左右的KC-135,以及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70吨的KC-10。进入21世纪后,美军首先要替代的加油机是数量最多、整体机龄也更老的KC-135;KC-10机群依然相对年轻,也还有足够大的机群规模。
这都使得美军在新一代加油机的经济性与远程战略加油能力之间,确实有更偏向前者的理由——这对于尺寸更小、吨位更轻的波音KC-46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