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东乌克兰丰富人力和物产资源的沙俄,进一步靠近了出海口,可以直接进行海上贸易,从一个完全的陆权国家变成了海陆扩展帝国。
正如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所说,“彼得大帝一上台就破除了斯拉夫族的所有传统。‘俄国需要的是水域’——他对坎特米尔亲王讲的这句辩驳之词被铭刻在他的传记的扉页上。他第一次对土耳其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征服阿速夫海;他对瑞典作战是为了征服波罗的海;他第二次对土耳其政府作战是为了征服黑海;他对波斯进行欺诈性的干涉是为了征服里海。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因此结合沙俄近代的侵略路线可以看出,沙俄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海域方向的扩张,而欧洲部分最靠近俄罗斯的的就是南临黑海的乌克兰。所以向海扩张几乎是这个国家民族统治者的深入骨髓的信仰,也就不难理解普京夺取克里米亚的果决。
同时,控制乌克兰就进一步接近东正教中心君士坦丁堡,从而提升沙俄的东正教正统地位,控制乌克兰也让沙俄在宗教方面也算“师出有名”。
17世纪末,沙俄实力迅速增强,开始谋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而谋求霸权的关键在于争夺水域和出海口。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控制着黑海和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同时依附于他的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住亚速海。两个谋求霸权的超级大国迟早要正面交锋,1696年沙皇彼得一世攻占克里米亚汗国的亚速夫,迈出控制黑海的关键步伐。
但1711年,俄土战争中彼得一世帅军进攻波兰,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沙俄被迫放弃亚速夫。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改变了彼得一世四面出击的策略,制定了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的策略,以控制黑海出海口、蚕食奥斯曼土耳其。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与普鲁士、英国和丹麦结盟,以孤立土耳其。1772年俄土战争爆发后与普鲁士和奥地利一同瓜分波兰,以巩固联盟,同时进攻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亚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