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乌研究将俄罗斯改称“莫斯科公国” 泽连斯基要给俄罗斯“改名” 俄乌之间的恩怨情仇

    2023-03-12 08:54:21 来源:齐鲁壹点

    据塔斯社11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指示总理什梅加尔“仔细研究”在乌克兰语中将“俄罗斯”改为“莫斯科公国”的可能性。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资料图

    塔斯社称,泽连斯基要求什梅加尔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这一改动是否可行,并从国际法的角度考虑这一改动可能带来何种后果。

    塔斯社介绍称,泽连斯基这一表态是对乌克兰总统府官方网站上一份请愿书的回应。该请愿书在网站上已收集到2.5万个签名,因此被提交给泽连斯基考虑。这份请愿书还提议将“俄罗斯联邦”一词改为“莫斯科联邦”,将“俄罗斯人”改为“莫斯科人”。

    塔斯社提到,2022年1月,乌克兰基辅市议会曾提出将“俄罗斯”重新命名为“莫斯科公国”的提议,而此前乌克兰利沃夫和罗夫诺地区政府也曾于2021年12月提出类似倡议。

    对于上述请愿书,据媒体报道,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切尔尼绍夫曾作评论,称请愿书“离经叛道”,对此不妨一笑置之。统一俄罗斯党议员奥列格·莫洛佐夫说,这是“政治侏儒”自卑情结的体现。

    俄乌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基辅罗斯

    乌克兰南接黑海,西邻俄罗斯,东侧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乌克兰掌握中西欧和俄罗斯之间的要道,控制着黑海入海口,北约国家通过乌克兰可以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空间,而俄罗斯要争夺黑海制海权、经略地中海则势必通过乌克兰将影响力扩散到巴尔干半岛。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注定了这个国家民族的战乱与纷争。

    乌克兰与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人,9世纪时维京人的后裔罗斯人在现乌克兰领地上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曾经一度十分强盛。10世纪初,通过不断扩张,基辅罗斯版图向东延伸至伏尔加河口,向西延伸至多瑙河。罗斯人的祖先维京人是日耳曼族后裔,原居于北欧,后旅居欧洲平原,还有一种说法是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后被罗斯人攻占,不管何种说法,在当时,罗斯人是乌克兰的统治者。

    11世纪中叶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逝世,基辅罗斯随之四分五裂,雅罗斯拉夫的儿子们征战不休,内忧不止,外患复来。钦察人此时来到了乌克兰草原上,大肆屠戮、抢掠基辅罗斯的财富。连年的战乱导致第聂伯河流域人烟稀少和商路堵塞,据记载,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初,罗斯货币格里夫纳的含银量约为1/2磅,12世纪末13世纪初约为1/4磅,1230年诺夫哥罗德格里夫纳的含银量已不到1/8磅,货币含银量的下降直接导致货币信用的大幅降低,严重的通货膨胀不断地困扰基辅罗斯。

    但是基辅罗斯的苦难远未结束,13世纪初,蒙古帝国在东欧建立金帐汗国,后基辅罗斯被金帐汗国征服。基辅罗斯诸公国中只有位于西部山地的加利西亚、沃伦地区未受蒙古人统治,这些地区现今多属于西乌克兰,天主教廷随之对其进行渗透,逐渐取代东正教成为西乌克兰地区的权威教派,就此埋下了宗教纷争的火种,这也正是今天乌克兰内部受西方影响较深信仰天主教的西部地区和信仰东正教受俄罗斯影响深厚的东部地区冲突不断,以及与俄罗斯关系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分基辅罗斯人则向东北方向避难,与之前基辅罗斯东北部的人汇合,随之建立了俄国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从此时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恩怨情仇就此埋下。

    自14世纪起,随着金帐汗国的衰败,乌克兰又先后被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统治,1385年,波兰和立陶宛签订了克列沃联盟条约,两国形成联合王国,并以立陶宛大公为联合王朝的国王。

    1596年波兰统治者实行东正教并入天主教庭、推行波兰语的政策,鼓吹波兰人是天生就来统治乌克兰人的种族,这些在当时遭到了西乌克兰人的反抗。1647年,一个名叫赫梅利尼茨基的小伙遭受了不白之冤,原因是他的妻子被波兰贵族绑架,儿子被地主打死,他上诉到波兰法庭,而法庭确判他有罪。于是他到了乌克兰第聂伯河下游的扎波罗日赛契建立了独立的拉达和盖特曼组织进行反波兰起义,由于这个政治组织有独立外交、军事理念,因此也是现代乌克兰国家的雏形。

    起义初期,乌克兰并不足以与波兰抗争,因此他们需求克里米亚汗国的帮助,但克里米亚汗国却抛弃了他们,于是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沙皇俄国。

    二、崛起的俄罗斯

    乌克兰投向沙俄具有一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文化方面,乌克兰与沙俄在民族和语言上的认同感,沙俄的前身是东北罗斯,而当时乌克兰多来自第聂伯河左岸,属于西南罗斯,双方语言和文化上存在共同之处;在宗教方面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西乌克兰虽然遭到天主教渗透,但是东正教基础仍在,东乌克兰信奉东正教居多。经济方面,在反抗波兰期间,乌克兰的基本生活物品由沙俄提供,同时两者的商贸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政治方面,起义失败后,许多乌克兰民众到沙俄境内避难并定居,进一步强化两国的联系;同时乌克兰的政权组织是内部分散结构,依附于沙俄逐步强化的中央集权体系以寻求庇护几乎是当时唯一可行的路径。

    乌克兰与沙俄于1654年与沙俄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定,这一协议从法律上确定了乌克兰依附于沙俄,双方约定:乌克兰享有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自治权。但随着波兰的削弱和沙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乌克兰的税收、驻军、官员、外交、贸易等一并实现了沙俄的控制。

    站在当今的视角看,这样的协定无异于城下之盟,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能够对抗波兰的唯一选择。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没有选择的机会,而一旦发生又会左右千万人几世的命运,这个协定深刻影响着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也拉开了俄罗斯与另一个宿命国家波兰长期纷争的序幕。

    部分乌克兰人认为依附于沙俄迟早要被完全控制,于是重新与波兰人讨价还价,并成功促成乌克兰、波兰、立陶宛三方组成联邦国家,政治地位方面完全平等。为了避免乌克兰摆脱自己的控制,沙俄与波兰进行协商,双方以第聂伯河瓜分乌克兰。这是东西乌克兰的第一次分家,此次分家造成了日后第聂伯河两岸的文化差异。

    获得了东乌克兰丰富人力和物产资源的沙俄,进一步靠近了出海口,可以直接进行海上贸易,从一个完全的陆权国家变成了海陆扩展帝国。

    正如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所说,“彼得大帝一上台就破除了斯拉夫族的所有传统。‘俄国需要的是水域’——他对坎特米尔亲王讲的这句辩驳之词被铭刻在他的传记的扉页上。他第一次对土耳其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征服阿速夫海;他对瑞典作战是为了征服波罗的海;他第二次对土耳其政府作战是为了征服黑海;他对波斯进行欺诈性的干涉是为了征服里海。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因此结合沙俄近代的侵略路线可以看出,沙俄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海域方向的扩张,而欧洲部分最靠近俄罗斯的的就是南临黑海的乌克兰。所以向海扩张几乎是这个国家民族统治者的深入骨髓的信仰,也就不难理解普京夺取克里米亚的果决。

    同时,控制乌克兰就进一步接近东正教中心君士坦丁堡,从而提升沙俄的东正教正统地位,控制乌克兰也让沙俄在宗教方面也算“师出有名”。

    17世纪末,沙俄实力迅速增强,开始谋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而谋求霸权的关键在于争夺水域和出海口。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控制着黑海和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同时依附于他的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住亚速海。两个谋求霸权的超级大国迟早要正面交锋,1696年沙皇彼得一世攻占克里米亚汗国的亚速夫,迈出控制黑海的关键步伐。

    但1711年,俄土战争中彼得一世帅军进攻波兰,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沙俄被迫放弃亚速夫。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改变了彼得一世四面出击的策略,制定了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的策略,以控制黑海出海口、蚕食奥斯曼土耳其。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与普鲁士、英国和丹麦结盟,以孤立土耳其。1772年俄土战争爆发后与普鲁士和奥地利一同瓜分波兰,以巩固联盟,同时进攻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亚速海。

    1783年将克里米亚汗国划为沙俄的“边区”,完全控制克里米亚。此后沙俄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掌握黑海控制权。1792年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和约,和约中沙俄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

    至此,沙俄达到近代历史前的巅峰,同时控制着除加利西亚外的整个乌克兰地区和黑海北岸地区。随着西欧的制度改革和工业革命,沙俄落后的制度体系渐渐难以跟上西欧列强的步伐。

    此时,第聂伯河两岸的东西乌克兰已尽归沙俄统治,分离几百年的兄弟终于相聚在一起了,然而,经历岁月蹉跎,再见时已物是人非。西乌克兰人在波兰几百年的影响下,在古俄语的基础上掺杂波兰语形成了乌克兰语,信仰天主教逐渐成为主流,而东乌克兰人则一直和俄罗斯人一样说俄语、信仰东正教。两地区在语言、宗教方面的差异为日后的冲突矛盾埋下了伏笔。

    三、失落的俄罗斯

    乌克兰与沙俄相对平静的共处了百余年,需要注意的是,受宗教语言文化及诸多历史因素影响,这里的平静只是表面的平静,尤其是西乌克兰。由于长期受波兰统治,西乌克兰人思想形态上已经愈发向波兰人靠近,而随着波兰的衰落和沙俄、普鲁士的崛起,他们在扩张过程中分别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三次瓜分波兰,1795年的瓜分使波兰这个曾经称霸中欧的帝国在地图上消失了123年,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才复国,这其中沙俄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分得了大量领土。

    这种瓜分极大的伤害了波兰人的民族自尊,而西乌克兰人在一定程度上也遭受这种瓜分的精神煎熬。

    1853年,沙俄与英法、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先后开战,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结果是沙俄控制克里米亚,但失去了黑海控制权。因为耗资巨大,这场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沙俄的衰落。

    直到1917年2月,俄罗斯爆发革命,沙皇垮台,11月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工党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苏俄,沙俄解体后乌克兰宣布独立。1919年苏波战争爆发,苏联战败,其结果是西乌克兰再次回到波兰。1922年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签署《苏联成立条约》,由此苏联诞生,但此时的乌克兰是东乌克兰,不包含西乌克兰。这是东西乌克兰的第二次分家。

    1939年苏德二战中瓜分波兰,此时西乌克兰与东乌克兰(当时称苏维埃乌克兰)再次回到一起,东西乌克兰合并成为苏维埃乌克兰。

    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签署协议退出苏联,自此苏联解体。俄罗斯有辽阔的疆域和充足的人力,乌克兰有欧洲粮仓的美誉,可提供农产品和重工业,加上白俄罗斯,三国同为东斯拉夫人,因此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就是原苏联体系的核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面对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任命盖达尔为总理,推行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经济改革,放开商品价格管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推行企业私有化。

    “休克疗法”使财政赤字大幅提升,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俄罗斯政府被迫放松银根,货币增发量增加20倍,从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92年12月盖尔达政府解散,“休克疗法”破产,虽然只有一年,但该改革成功使俄罗斯GDP减少近一半,更严重的是企业私有化导致垄断寡头诞生,工业体系被西方资本击垮,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从此转变为资源出口国家,俄罗斯的失落由此开始。

    四、乌克兰的危机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主体是罗斯人,其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虽然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但俄罗斯人在文化和种族上的身份认同感一直有所缺失。而为了增强这种认同感,俄罗斯人不断的将势力范围向黑海、波罗的海延伸。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身份认同的追求也一刻不曾放下,1996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组成了俄白共同体,1997年俄白共同体签署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2021年11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旨在落实联盟国家一体化的法令,明确在税收、银行、工业、农业和能源方面的共同政策,两国在经济金融上开始融为一体,2022年2月28日,白俄罗斯公投决定放弃该国无核地位,允许俄罗斯永久驻军。这一系列操作表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已经成为了类似苏联这样的联盟,要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下一步要整合的就是乌克兰。

    但乌克兰内部形势远比白俄罗斯负复杂,前文说过,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因素,东乌克兰亲俄,西乌克兰亲欧美。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直致力于去俄罗斯化,包括限制说俄语等,但乌克兰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俄族人,说俄语,限制俄语遭到了当地俄族人的强烈反对。好在2013年之前乌克兰亲俄亲欧总统轮流执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矛盾的爆发。2013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随后在欧美策动下,乌克兰爆发了“亲欧盟示威运动”,几十万青年走上街头,要求亲欧弃俄,93天的示威运动共造成123人死亡,两千多人受伤。

    欧美一方面向乌克兰当局施压,以制裁相威胁,乌克兰政府不得实施紧急状态或对示威者采取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向示威群体煽风点火,向乌克兰人许诺运动成功后他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好。

    然而,历史并没有翻开更美好的篇章。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随后逃往俄罗斯,亲欧美的波罗申科上台。随即加快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

    五、俄罗斯的红线

    俄罗斯曾在2000年、2003年、2008年三次申请加入北约,但吸收俄罗斯,北约的假想敌就不存在,美国也失去了操纵北约的意义,所以毫无意外三次申请均遭拒绝。实际上俄罗斯申请加入北约也是为了对抗北约东扩,1991年北约曾承诺不向东欧扩张,但随着1999年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的加入,北约的承诺成了一纸空文。

    02年、09年北约又进行了两次东扩。在09年的第三轮东扩前,乌克兰就已成为北约候选国。从东扩时间点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次东扩,每次北约决定东扩俄罗斯均提交申请,但都遭到拒绝。北约的东扩毫无疑问是针对俄罗斯。

    作为一个有大国梦的帝国,俄罗斯决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014年随着乌克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倒台,普京闪电速度控制克里米亚,同时举行公投,结果95%的公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位于黑海与雅亚速海之间,控制通向两个海域的通道,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之后便有了更加宽阔的海岸线,而乌克兰失去克里米亚就失去了通往黑海的钥匙,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但偏偏克里米亚又如此的有争议,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联邦,但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了乌克兰管辖。

    苏联解体之后,问题出现了,克里米亚虽然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了乌克兰,但是,俄罗斯却对此愤愤不平。因为当时的克里米亚经过俄罗斯数百年的统治,尤其是二战期间斯大林流放克里米亚鞑靼人之后,俄罗斯族人已经成为当地的多数族群,当时,超过60%的人为俄罗斯人,而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都支持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这其实也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最大的依仗。

    欧美随即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同时美国极力打压油价,让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但2021年拜登上台后限制页岩油发展,加上美国大放水带来全球商品价格暴涨,各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能源问题。

    自2020年中开始原油价格经历了一个长达18个月的牛市,这轮牛市极大缓解了俄罗斯的财政压力和军费压力。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不断拱火煽动下,乌克兰将加入北约提上日程,这无疑会让俄罗斯人心头一颤。一旦乌克兰接入北约,则自己的同盟白俄罗斯将被北约国家三面包围,俄罗斯海空军将会暴露在北约的监视之下,俄罗斯将成为北约战略威慑的前线。

    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于2019年2月签署将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的修正案时,就已经埋下了日后俄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普京2月24日讲话说到:“在美及其同盟口中声称的遏俄政策,所谓的地缘政治红利,对俄罗斯而言却是生与死的问题,好不夸张,这是俄命运攸关的问题,不仅威胁到俄国家利益,甚至威胁俄主权,关乎国可为国的问题。这就是不止一次提到的“红线”,而他们已经越过了这条红线”。

    在财政压力缓解、地缘政治压力骤然上升,且乌克兰东部亲俄的斯巴顿地区长期存在政府军与民间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俄乌冲突一触即发。

    2022年1月26日,美国与北约以书面正式拒绝俄罗斯所画的红线,即北约承诺不再东扩,不让乌克兰加入等。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2月21日普京即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2月24日俄罗斯进行特别军事行动。

    我们无法断定俄乌冲突就是美国促成的,但毫无疑问,美国的大放水让俄罗斯有了出兵的财力保障,美国的拱火和书面拒绝北约不东扩进一步激怒俄罗斯,很难说美国是否有意为之,只能说美国继承了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搅屎棍传统,唯恐天下不乱。

    (责任编辑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