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但台湾农民的寒冬似乎没有结束。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自2021年9月禁止输入大陆后,台东每年近2万吨的凤梨释迦产销成为挑战,价格面临“雪崩式下跌”,从2022年产地价每台斤(1台斤等于600克)30元(新台币,下同)的行情,下跌到2023年的12元,和过去销往大陆每台斤80元“差很大”。
面对如此情况,有台东农民感叹,水果价格低迷,“连工钱都不够”,预估目前还有好几千顿的凤梨释迦卖不掉,处境焦虑。
无法销往大陆巨额落差难弥补
长期以来,大陆都是台湾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但近年来两岸关系恶化,台湾主力的农渔产品因虫害、残留有害物质、商品注册等问题,暂停输入大陆,多种水果、鱼类等无法销往大陆,使农产贸易大受影响。
2022年,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金额大幅衰退近四成(39.5%)。虽然台当局“农业委员会”以补贴等方式开发新市场,效果却相当有限,无法弥补大陆市场减少的巨额落差,使得去年台湾的农产贸易逆差创下史上最高纪录,超过151亿美元。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农渔民苦不堪言。
有农民表示:“根本不要说农药钱,连工钱都没有了。”还有农民表示,均价“惨到不行”,感慨“要农民怎么过”。
农民困境何解?
面对台东农民的遭遇,中国国民党党籍台东县议长吴秀华认为,解决农民困境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重启大陆市场,只有打通大陆市场,才是务实且长远之计。也有不少岛内声音对此表示支持。
但是,反观民进党当局,在台湾农民面临困境之时,却仍在批评中国国民党“没有为台湾发声”,并持续恶意操作“抗中保台”,让农民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