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当地时间9月8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召开首场部长级会议,但外界似乎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前景并不持积极态度,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张思南: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美国推进“印太经济框架”的政策目的。
如果是包围、遏制、挤掉中国,试图通过一个松散的经济协议诱使亚太各主要经济体与中国脱钩,以现在的美国而言,无论是在软实力、硬实力上,都很难实现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目的。
一方面,疫情前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190个国家中,中国是其中128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就是超过三分之二,其中9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甚至是与美国的两倍以上。根据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统计,在今天整个“印太经济框架”预计发挥作用的地缘范围内,从印度洋到太平洋,除了北美和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美国还具有某种“主场优势”外,其余地区无不与中国有着深刻的贸易链接。
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此前表示,“印太经济框架”应当保持开放包容。在全球经济因持续的疫情而衰退之际,我相信没有国家会和经贸发展过不去。所谓不要逼迫印太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实际上是在保存美国的最后一丝体面。说白了,任何一个理性的国家领导人都不会为了美国而牺牲本国的国家利益,去和中国经贸脱钩。
另一方面,美国能不能通过某种软硬实力来强制达成这一目标呢?也许曾经可以,但至少现在已经不行了。2017年美国退出之前的TPP无限接近这一目标,奥巴马政府毫不掩饰地将TPP的战略价值表述为“对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行为进行规训”,通过TPP建立一个包围中国的经贸壁垒,迫使中方屈服于美方所领导的国际秩序,而奥巴马政府甚至不惜牺牲本国的经济利益来去推动TPP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