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爆炸的尘埃消散,美国空军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结果,正在逐步展露在世人面前。由于几乎所有遇袭伊朗核设施附近都没有监测到核辐射异常的情况,包括一些美国媒体在内,外界越来越多地开始质疑这次空袭有没有达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吹嘘的“完全摧毁”的效果。
伊斯法罕的地面设施大部分已被摧毁
真要说起来,美军这次行动还是非常有讲究的,空袭的3处伊朗核设施在伊朗的核计划中承担了不同的关键作用。其中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位于德黑兰以南约215英里处,是伊朗最大的核研究中心,聚集了数千名核科学家。同时伊斯法罕附近的核设施还负责将天然铀矿石转化为含铀化合物,进而可以在纳坦兹或福尔道的高速离心机中进行铀浓缩。
纳坦兹核设施位于德黑兰以南约140英里处,是伊朗的主要铀浓缩场所,拥有6座地上建筑和3座地下建筑,其中两座可以容纳5万台离心机,可以生产丰度为60%的浓缩铀。附近还有一座深埋在地下的较新设施,用于制造离心机。
福尔道核设施是伊朗的第二个核浓缩设施,规模比纳坦兹核设施小。但以色列和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伊朗可能在这座得到高度保护的地下核设施进行武器级铀浓缩活动。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称,在福尔道核设施附近发现了丰度83.7%的铀颗粒,已经接近制造核弹所需90%的水平。
尽管美军宣称“初步作战损害评估表明,所有3个地点都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但不少美国专家注意到,与遭到GBU-57巨型钻地炸弹攻击的福尔道与纳坦兹核设施不同,伊斯法罕核设施21日并没有美国空军的钻地炸弹落下,而是被美国海军核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集中攻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称,根据空中客车公司最新拍摄的卫星照片,在美军导弹袭击之后,照片中可以看到至少18座完全或部分被摧毁的建筑物。美国智库“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22日发布的评估报告称,伊斯法罕核设施受到了“严重破坏”。其中用于将天然铀矿石转化为含铀化合物的主要铀转化设施“严重受损”。初步报告表明,美军导弹还袭击了伊斯法罕核设施附近的地下隧道综合体,“他们通常在那里储存浓缩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