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常的人文科技交流受到重创,很多华裔科学家被迫终止了与中国的合作与联系。
“中国行动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负责哈佛大学利伯案和麻省理工陈刚案的联邦检察官安德鲁·莱林说,他对该计划的想法已经改变,不再担心研究人员与中国合作了,因为“威慑已经成功实现”。
第二,种族标签定性挑战该计划存续的合法性。
2021年7月,近百名国会议员致函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对胡安明案中可能存在的种族定性行为表示关注,并敦促美国司法部对“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展开亚裔个人的错误攻击”进行调查,停止对华裔美国人贴族裔标签。
9月,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发布了《经济间谍法诉讼中的族裔不平等:新红色恐慌的窗口》白皮书,披露了华裔在经济间谍诉讼案件中遭遇的明显不平等待遇。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数据显示,该计划90%的涉案被告是华裔科学家,而定罪的比例不到1/4。
近期更是有胡安明、陈刚等多起案件因证据不足而以无罪释放或检方撤诉告终。
负责审查该计划的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也认为该计划“助长了针对亚裔的偏见和仇恨,侵蚀了司法的公信力,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美国维护自身科研优势的需求和考量。
美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基础研究的开放交流和招募了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其中包括大量来自中国的最富才华的科学家。
2021年10月,亚利桑那大学发布研究报告《华裔科学家的族裔特征分析以及对美国科学界的影响》,随机调查在美工作的1949名顶级科学家。结果显示,中国科学家的价值受到高度评价。报告认为,华人科学家对美国的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与中国脱离关系对美国的学术研究项目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