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一路在美军的尸体上翻找食物。已经断粮太多天了!邹老回忆:“在长津湖战役打响之初,营长便把自己的战马宰了,为进攻的战士们补充体力。一旦开始争夺阵地,有时连吃雪团的时间都没有了。”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军史》记载:全军50501人,马匹却只有2898匹。不到绝境,谁愿斩杀如此珍贵的战马?而美军从南撤到集结,一周内动用了300多架次的运输机,总计空投了1500吨补给。
但就是在极端不对称的作战条件下,追击的志愿军依旧给了美军重击,美军从柳潭里到达下碣隅里的22公里,平均每小时只推进了286-370米。
12月5日,七十九师通讯员追上了邹世勇,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原来,12月4日下午,美军几乎全员撤进了下碣隅里,步步直逼水门桥。邹世勇的追击,已经没了太大的意义。
邹世勇所在的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曾创下过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连续18天在山地隐蔽行军30公里的纪录,被美军称为“当代战争奇迹”。可再快的急行军,也不可能追上开足马力的机械化部队。战士的舍命追击,终是敌不过美军不知疲倦的钢铁坐骑。
02
水门桥,实际上不是桥,而是古土里以南约6公里的一座水电站。引水管道上方,一侧是发电房,另一侧是陡峭的高山,看起来像是一座跨度8.8米的浮空桥。
其实,在最初的计划中,此处并非命门之地。九兵团没有像电影宣发所说、在此桥孤注一掷,而是计划“迂回穿插、围点打援”;我军战史中,水门桥甚至被忽略不计。
但从美军视角看,陆战一师作战任务是撤退,志愿军追击得太猛,能否通过水门桥便成为了美军南撤的重大转折点。或许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电影剧组便把聚焦点放在了《水门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