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被各界寄予厚望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下文所要讲述的则是电影之外的故事。文章写作中得到了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1950年12月6日晚,敢死队的战士们临危受命,发起了炸毁水门桥的壮烈行动。
不到一周,这已是志愿军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01
1950年11月30日,为避免被志愿军全歼,此前号称“战无不胜”的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正式下达了南撤命令。
原本被分割包围的美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从长津湖北面的柳谭里、新兴里等地,一路南逃,企图在下碣隅里集合,穿过古土里抵达兴南港。美军战史曾记载,这是“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是“一次地狱之行”。
邹世勇是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三连副指导员。
长津湖战役打响时,他的任务是攻占柳潭里的关键阵地——1240号、1282号高地。在邹老的回忆中,天上常常下着鹅毛大雪,战斗还没开打,就断了粮。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他们,在零下30度的雪原中与敌人战斗,这种残酷,是电影无法演绎的。邹世勇白天躲避敌军的飞机大炮,夜里对美军发起攻击。敌我厮杀在一起,入眼之处,一片血白血白。
12月1日清晨,团通讯员传来了命令:柳潭里的美军在南逃,一营要动用所有力量阻击。与邹世勇交战的美军也边打边退,逃下了山坡爬上了汽车,落荒而去。
“家底丰厚”的美军,连溃逃都“不惜血本”。夺路逃窜时,先对我军阵地轮番轰炸,后有数不清的飞机与战车前后掩护。
二十七军司令部《新兴里、柳潭里战斗群报》(1951年1月1日)
而我们的战士们,已在此前非战斗减员与血战中损失惨重。“美军逃跑后,我立即清点人数,发现一营3个步兵连只剩下了37人。”而在战前,仅邹世勇所在的连队就有200多人。来不及感伤,邹世勇带领剩余的37名战士展开追击。
一路打,一路在美军的尸体上翻找食物。已经断粮太多天了!邹老回忆:“在长津湖战役打响之初,营长便把自己的战马宰了,为进攻的战士们补充体力。一旦开始争夺阵地,有时连吃雪团的时间都没有了。”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军史》记载:全军50501人,马匹却只有2898匹。不到绝境,谁愿斩杀如此珍贵的战马?而美军从南撤到集结,一周内动用了300多架次的运输机,总计空投了1500吨补给。
但就是在极端不对称的作战条件下,追击的志愿军依旧给了美军重击,美军从柳潭里到达下碣隅里的22公里,平均每小时只推进了286-370米。
12月5日,七十九师通讯员追上了邹世勇,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原来,12月4日下午,美军几乎全员撤进了下碣隅里,步步直逼水门桥。邹世勇的追击,已经没了太大的意义。
邹世勇所在的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曾创下过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连续18天在山地隐蔽行军30公里的纪录,被美军称为“当代战争奇迹”。可再快的急行军,也不可能追上开足马力的机械化部队。战士的舍命追击,终是敌不过美军不知疲倦的钢铁坐骑。
02
水门桥,实际上不是桥,而是古土里以南约6公里的一座水电站。引水管道上方,一侧是发电房,另一侧是陡峭的高山,看起来像是一座跨度8.8米的浮空桥。
其实,在最初的计划中,此处并非命门之地。九兵团没有像电影宣发所说、在此桥孤注一掷,而是计划“迂回穿插、围点打援”;我军战史中,水门桥甚至被忽略不计。
但从美军视角看,陆战一师作战任务是撤退,志愿军追击得太猛,能否通过水门桥便成为了美军南撤的重大转折点。或许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电影剧组便把聚焦点放在了《水门桥》上。
《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
那么,美军是怎么一步步跳出“口袋阵”的呢?志愿军中负责“打”的主力和“围”的力量,当时遭遇了什么呢?请看下去——
长津湖战役歼灭北极熊团时,作为预备军的二十六军,此时全在长津湖以北。情报不准、通讯不畅,兵团未能及时将二十六军南调。当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之敌的任务交给二十六军时,意味着二十六军需迅速穿过整个湖区。
在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的前提下,各个部队无法大规模集结,也无法从公路追击,只能被迫分散、翻山越岭南下阻击。二十六军副军长张铚秀乘坐极其罕见的小吉普,负责在前方指挥。11月30日夜,因担心暴露目标,雪夜中疾驰却不敢开车灯,结果吉普车不慎开出山路,掉进了山沟里。
而二十六军力求最短时间到达战场,为了减轻负重,战士们只带了两天的干粮,炮兵营更是人扛马拉地带着军火翻山越岭。这是真正的破釜沉舟——否则不用在战场和敌人交火,路上就饿死冻死了。
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当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侦察手段和后勤保障:二十六军带的是一张较老的朝鲜地图,而部分新开凿的人工湖,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滞后的信息误了大事,部队按图前进,有时在茫茫雪原中奔驰一晚,天亮一看,居然走错了路!
而此时,“围点打援”中负责“围”的五十八师、负责“分割”的五十九师也岌岌可危。
12月3日,柳潭里、囦水里美军,与被五十九师困于死鹰岭山沟的残敌会合,并联合下碣隅里接应的美军对死鹰岭发起猛攻,死鹰岭失守。
此处,我想请大家记住五十九师里,一位名叫“周永金”指战员。为什么?我们在最后说明。
五十八师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同12月4日赶到下碣隅里的二十六军交接战线,五十八师前出至黄草岭地区。五十八师此前和美军血战,已损失惨重。虽作战英勇,可惜势单力薄,在二十六军距离下碣隅里尚有60公里左右的距离时,撤退到此的美军数量已由最初的2个排变为了上万人,战备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假若此时,我军能有一发炮弹落到此处,必能使陆战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由于我军火力奇缺,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分割的美军完成集结,并不断承受着美军以坦克为先导、对封锁线发疯一般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