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国务卿声明相呼应,“仲裁裁决”自2020年起也开始在菲律宾重新浮出水面,被菲国内部分政客频频提及。今年6月,菲外长洛钦公然声称“裁决是国际法的里程碑”。7月,菲副总统莱尼·罗布雷多在一份声明中说,“国家领导层(杜特尔特政府)尚未充分利用该裁决作为追求我们国家利益的工具”。
毋庸置疑, “仲裁裁决”已经成为美国等域外国家在南海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南海声索国挑战、否定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固化自身既得利益的工具。“仲裁裁决”虽暂时被搁置,但其本身的负面影响及溢出效应在逐步沉淀、固化,并在特定情况下有所凸显。
莫把解决南海争议引入歧途
2016年以来,南海其他争端当事国不断通过国内立法、司法与行政手段为“仲裁裁决”背书,在国内法层面对“仲裁裁决”予以承认和坐实。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仲裁裁决”为依据,不时采取扩大岛礁建设规模、强化海域管控、在争议海域推进单边油气开发等手段固化非法主张,并对中国南海维权执法活动进行干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炒作“裁决”问题上一直配合默契。
此外,一些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在审理国际争端时开始援引“仲裁裁决”,呈现出以自由裁量之名扩大管辖、以条约解释之名“司法造法”的苗头。国际上一些学者主张“司法万能论”,并为“仲裁裁决”贴上了“国际法治”的标签,个别声索国亦声称可能针对中国将南海有关争议问题诉诸国际司法或仲裁。凡此种种,对地区国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的努力,对中国同东盟国家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和“准则”磋商都产生了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