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停火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以色列当地时间24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以伊已达成停火协议。但随后,以伊分别在当天凌晨和早间对对方进行空袭,上午双方才真正确认同意停火。到了中午,停火协议又一度出现破裂,特朗普公开严词表达对以伊违反协议的不满。直到当天夜幕降临,民众没有再听到轰炸的巨响,才敢相信停火是真的。
自冲突爆发以来的12天里,以伊留守华侨华人的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等地受到较为猛烈的袭击。今年是吴先生来特拉维夫的第三个年头,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来以色列后,每年都遇上打仗,分别是2023年10月7日的新一轮巴以冲突、2024年4月的伊以冲突和最近的以伊冲突。对比这三次经历,吴先生认为此次以伊冲突的情况最为严重。他说,2023年哈马斯火箭弹袭击的力度不及这次伊朗的导弹。去年4月伊以冲突时,袭击主要集中于军事设施和空地。今年的情况则不同,尤其在临近停火的几天内,以伊对对方的袭击都已不局限于军事设施。
“袭击时间也不确定,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深夜或凌晨。”吴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所在的工地并没有因冲突而停工,但频繁的防空警报也给工作带来不少干扰,比如23日上午几乎每隔40分钟都要去防空洞躲避一次。
吴先生一开始看到空中有导弹飞过,还觉得“新奇”,举起手机录像。“但后来我亲眼看到一栋房子被炸塌了,就在离我1公里远的地方。在那之后我就不敢看了,(收到防空警报后)第一时间就会躲到防空洞去。”吴先生告诉记者,和他在同一个工地上的3个伙伴都因为没有及时躲到防空洞里被炸伤腿部、手臂等。
在伊朗德黑兰,也会频繁且不定时地听到枪炮声。李女士在冲突爆发的第一周感到非常害怕,停水、停电、断网都遇到过,她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第二周的袭击则更为猛烈,尤其23日一天,德黑兰就有200多处地点受到袭击,以军战机会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随时攻击。在德黑兰的医院里,李女士见到很多伤者,其中有一位30多岁的病人在一次爆炸中永远失去了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