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美军对伊朗3处核设施发动打击,这标志着美国正式介入以伊冲突。多家阿拉伯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再次介入中东地区冲突,源于其对地区安全失控的深层焦虑,以及对战略利益丧失的现实担忧。从干预到撤军,再到重新干预,美国在中东地区反复上演着“老剧本”。为什么美国在中东地区几进几出,始终处于“撤而不离”的状态?有些阿拉伯媒体将美国这种行为形容为“战略摇摆”,但也有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循环背后是美国始终紧扣自身国家利益的各种计算。
“鲍威尔的幽灵”再次在中东游荡
2003年2月5日,美国时任国务卿鲍威尔拿着一支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时称:“伊拉克的行为和事实表明,萨达姆及其政权正在隐瞒其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我今天的每一项声明都有可靠信源支持。”一个多月后,美国便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历时7年之久,美国战斗部队才撤出伊拉克,最终也没有找到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3年,鲍威尔才承认:“我当然对我在联合国的讲话感到遗憾……其中许多内容被证明是错误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6月19日的报道回顾了上述历史事件。报道称,虽然鲍威尔公开为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道歉,但对于美国来说,“想要改正错误为时已晚”。当下,“鲍威尔的幽灵”再次在中东游荡,这次是在人口约为伊拉克人口两倍、国土面积约为伊拉克国土面积4倍的伊朗。报道认为,“以色列想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拖入军事行动,这让我们重新回到2003年的原点”。
6月22日,当地民众路过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墙上投射的以色列和美国国旗。(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