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萨德”反导系统,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
“爱国者”防御系统配备多种型号防空和反导拦截弹药,可在“萨德”反导系统的拦截高度之下,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
近年来,美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防御其他类型的导弹。在特朗普上个任期内,美国政府在2019年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非弹道导弹的防御,也就是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美国的上述导弹防御系统,也有部分具备拦截这两种导弹的能力。
“金穹”系统三年后运转?技术上很难实现
那么,美国称计划在3年内让“金穹”系统实现“全面运转”,这能实现吗?美国为何在此时提出“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规划?
总台记者魏东旭:
让“金穹”系统在三年后开始运转,这在技术上是很难实现的。“金穹”本身就体现出好大喜功的想法。美国试图利用“金穹”系统打造所谓万无一失的战略护盾,计划构建新的太空预警卫星体系,研发能在轨道上长时间部署的反导武器,这些装备的研发,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很多资金、很长时间,来进行系统测试和技术完善,不是喊一句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的。对于美国军火商而言,三年后能否交差不重要,先下手为强、多抢订单才重要。即使“金穹”系统无法如期投入使用,可能换个说法,或者编个借口,就能蒙混过关。
“金穹”系统更像是空中楼阁。
技术优势弱化美国患上“导弹焦虑症”
总台记者魏东旭:
美国急于构建“金穹”系统,是因为患上了“导弹焦虑症”。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高层官员眼中,大型航母、隐身战机、远程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能支撑起美国的军事霸权体系。然而,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在常规主战装备方面,美军的技术优势逐渐弱化。甚至在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和装备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美国自认为,在反导技术方面,还有优势。因此,才急于打造“金穹”系统,试图抵消其他国家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的技术优势。这种想法,显然过于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