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也是格陵兰自治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此前丹麦严格控制格陵兰的贸易和对外联系,生怕外来影响(主要是英国)控制格陵兰的经济命脉,进而操控分治和独立。战后,格陵兰从丹麦殖民地“升格”为丹麦领土,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提升自治程度。今天的格陵兰除了外交和国防事务,一切都高度自治。在2009年的“格陵兰自治法”里,有容许自主推动独立进程的条款,不需要丹麦批准。
随着气候变化,北极航线可能成为欧亚和北美之间的新通途,北极经济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大的重要性。这片巨大的土地下面还有巨大的矿藏,除了1959年签署、1961年生效的《南极公约》规定禁止开采的南极之外,这里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片未开发的土地。
特朗普一心追求“伟大”,没有比开疆拓土更MAGA了。他的思维并不复杂。以色列开国元勋之一、十月战争期间的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说过,巴勒斯坦是A land without a people for a people without a land,已经祖居这里两千年的人民直接被她视而不见了。美国的历史就是开疆拓土的历史,先是一手挥左轮枪、一手拿圣经在物理意义上开疆拓土,然后一手拿美元、一手挥《华盛顿共识》在经济和思想上开疆拓土。现在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了,但偌大的格陵兰才5万多人,是妥妥的A land without a people for a people with never enough land。
把格陵兰巨大的地下宝藏变现是另一个重要的动力。这与大英博物馆收藏古希腊、古埃及和其他古代文明瑰宝的理由差不多:“这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你们保护不了,我来帮你们保护。”
吞并格陵兰也是孤立主义战略的需要。美国需要可靠的护城河,格陵兰成为本来宽大的护城河里靠近河岸的河中岛,坚固的北美堡垒不能少了这个前沿阵地。在二战中,美国为了阻止德军跳岛进军北美,占领了格陵兰。在现实中,美国为了阻止……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