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在欧盟内部,德国是最大的对乌援助国,在欧盟机构的援助渠道外还额外提供了约170亿欧元的援助。如果算上更广泛的欧洲地区,英国位居第二,提供了约150亿欧元的援助。
3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议,在“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框架内建立总额1500亿欧元的新贷款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能使欧盟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还将大幅加快和增多对乌克兰的军事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还对各国援乌金额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进行了统计。其中,爱沙尼亚和丹麦以2.2%位居首位,其次是立陶宛(1.8%)、拉脱维亚(1.5%)和芬兰(1%),而美国这一数字仅为0.5%。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副所长马尔科姆·查尔默斯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新统计表明,现在供应给乌克兰军队的军事装备总量中,只有20%来自美国,55%在乌克兰本土生产,另外25%来自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援助回流美军工产业,欧企锁定重建利润
近日,特朗普先后两次被马克龙和斯塔默打断并纠正关于“欧洲能拿回对乌援助但美国不能”的说法。那么,美国和欧盟各自到底是否有手段“拿回”援乌资金呢?多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欧在援乌过程中的确存在某些资金“回收”机制。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说法,美国对乌援助可以被分为7个类别,包括“军事装备”“美国工业基础和国防部一般支出”“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USAI)”“美国军队”“人道主义援助”“经济支持”“其他美国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军控中心研究员洪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对乌援助以“军事装备”和“经济支持”为主,但这些资金大部分并未直接流向乌克兰,而是用于补充美军库存、支付军工企业订单以及覆盖行政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