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今年春天,中日这件事影响深远(3)

2025-02-19 09:26:42 来源:牛弹琴

1972年,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新华社记者撰写了系列稿件,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1978年,新华社聚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播发报道,有力服务两国关系发展大局。

新华社负责人就说,新华社十分重视对日报道、重视与日本媒体智库交流,先后成立东京分社、大阪分社、福冈分社,开通日本专线,与共同社、时事社等日本媒体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

而且,新华社还是一家智库,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在这次人文交流对话会期间,新华社就推出了《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智库报告,运用历史案例、详实数据、丰富故事、生动细节,回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其中,还有不少中日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成绩和现实案例,日本朋友说,读完印象深刻,且生动信服。

对话交流会现场,我看到,还有中国一些文创的展示,比如景德镇的新瓷器,熊猫的玩偶,几位小姑娘还现场表演了中国茶道。

看得出来,很多日本朋友,都是眼前一亮,然后连连称赞。应该不是客套恭维,确实是发自内心。

深厚的中华文化,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中日人文交流,日本朋友更高度期待。

日本TBS电视台会长佐佐木卓就感叹,他曾经是驻华记者,中日民间交流的新闻,总是很受日本观众的欢迎,这次人文交流会更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现场发出建议,日本民众要更多到中国走走看看,这样才能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切身体会,而只有不断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才能增进双方民众的理解,进而促进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

诚哉斯言!

(三)

最后,怎么看?

完全我个人看法,粗浅三点吧。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