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形势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冷战中的东西方阵营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第二代主战坦克。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改变了中国自己的第二代坦克研制规划。为了对付“陈兵百万”的苏军装甲力量,尤其是T-64坦克的威胁,中国国产二代坦克必须与其性能相当。但由于当时国内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的限制,研制工作并不顺利。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T-72坦克的大量服役打破了冷战中东西方装甲力量的平衡,也成为重压在中国北方边界的一支“钢铁狼群”。当时西方早已开启三代坦克的研发,之后被世界所熟知的豹II、M1等已经接近成型,国产二代坦克的研发计划不得不又一次调整,从原来的“赶超东西方二代坦克”变为“作为本国三代坦克服役前的过渡”。
前期准备
中国“二代坦克”的研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就是广为人知的80式系列坦克。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继59式、69式坦克以后的第二代新型主战坦克,1978年开始研制,1987年设计定型,1988年装备部队,正式命名是88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研制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研制一种新型坦克,它使中国获得了研制坦克的宝贵系统综合技术。
新二代坦克也就是后来的80式坦克。这型主要作为“技术验证车”的坦克沿用了69式坦克的车体,并加装了复合装甲。火力方面由于国产新120毫米滑膛炮技术尚不成熟,80式坦克采用了引进了西方技术的105毫米线膛炮。后经过5年多时间的不断磨合、改进,终于在1988年定型,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
正当中国研发二代坦克的同时,印度在1988年起开始组装生产T-72坦克,巴基斯坦面临的威胁现实且紧迫。为了对付装备T-72M的印度,应巴方要求,中方在80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出了85式、85-II式、85-IIM,在1992年发展出了符合巴方要求的85-IIAP式主战坦克。85-IIAP坦克在85-IIA坦克基础上为出口巴基斯坦而改进的外贸型坦克,中国国内称为85-IIM。该坦克于1990年6月开始设计,共改动六大部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