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历程
到90年代中期,85-IIAP坦克应用的各项先进技术逐渐成熟;中国125最新毫米滑膛炮也终于达到要求——在2000米距离达到穿深450毫米——已经可有效击穿国外早期第三代坦克正面装甲。
虽然当时中国国产第二代主战坦克88式主战坦克已经装备部队,但与周边国家部署的T-72坦克相比没有压倒性的质量优势,此时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正在研制尚未定型,军队迫切需要一种价格较低,能够大量生产,性能适中,后勤保障通用性好,配备125毫米坦克炮的新型坦克,用来替换数量众多的老旧59/69式坦克。于是中国军工计划利用二代88式坦克的底盘和发动机及传动系统,采用外销巴基斯坦85-Ⅱ系列主战坦克的炮塔、下反式火控和125毫米主炮,研制96式主战坦克。1995年底,中国在外贸巴基斯坦的85-IIAP基础上开始研制96式主战坦克(初期曾使用88C坦克代号)。当年的801号样车已被北京西北郊的坦克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列装入役
1995年中国军方召开了96式(88C型)主战坦克工作会议,决定加快研制工作,尽快装备国内部队。又经过了3年的努力,新坦克于1998年定型,被正式命名为ZTZ96式主战坦克,代替了原本将批量生产的88B型坦克,批量化生产后成为中国军队的骨干装备!
96式坦克是一种比较简朴的二代半主战坦克,为了降低造价,其动力系统和火控都相对简单,尽管能与周边的T-72坦克抗衡,但与典型的第三代坦克交战时还没有胜算。中国陆军在2000年以后对96式坦克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升级以后的96主战坦克被命名为96A型主战坦克,已经具备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
外国媒体报道,中国所有部队中共有约1500辆96型系列坦克。根据外媒新的统计,各型号96式坦克总计生产了3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