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科学探测
两器互拍结束以后,嫦娥四号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2019年1月14日,在第一个月夜降临后,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探测器陆续进入了休眠状态。在第一个月夜休眠期间,着陆器上配置的同位素温差电池为月夜温度采集器供电,该采集器于测点位置成功监测第一月夜温度变化情况,月表温度在月夜期间最低达到-190℃,这是我国探月工程首次获取月夜温度探测数据。
2019年1月29日20时,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自主唤醒。1月30日20时39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接受光照自主唤醒。两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经受极低温环境考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择机自主退出“月夜休眠模式”,设备按预定程序相继通电开机。
月夜休眠
2019年2月11日19时、19时3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先后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模式。玉兔二号预计于2月28日唤醒,着陆器预计于3月1日唤醒,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在上一个月昼中,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稳定,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顺利开展科学探测活动,玉兔二号于2019年2月11日2时22分移动至LEO0210点,在月面累计行驶12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