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能力
东风-31弹道导弹体积和重量较上一代东风-5导弹明显缩减,13米左右的长度在所有陆基洲际导弹中是最低的,40吨级别的重量则介于36吨的民兵III弹道导弹和47.2吨的白杨M弹道导弹之间。战斗部的小型化为东风-31导弹实现机动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提高了躲避侦察和生存的能力。
东风-31导弹在1999年出现时采用了牵引-发射车分离的方式,型号是8×8型的HY4330半挂牵引车,半挂牵引车的缺陷在于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而无法实现越野,生存能力有限。
东风-31AG导弹采用了越野能力更强、机动性更高的8轴TEL全地形车,TEL的使用代表了真正的机动生存性能,其设计参照了代号“侏儒”的美国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一体发射车,避免了俄罗斯白杨M导弹的TEL容易翻车的毛病。东风-31AG导弹模型上可以看到类似白杨M导弹的环控系统管线,表明其野外活动能力比此前的东风-31A有进一步提高,能够依托公路网进行大范围机动部署。虽然生存能力高,但公路机动仍然有其缺陷,与固定地下井发射相比,公路机动发射系统的快速发射能力(快速起竖、调平、瞄准、测试、发射、撤离)较为落后,打击精度低,因此东风-31导弹仍保留了包括地下井发射在内的多种发射方式,采用洞库和公路机动相结合的部署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