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特点
东风-31弹道导弹相对于第一代远程导弹东风-4和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5,在技术上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沿用了大量东风-22的技术成果,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末速修正技术、以及弹头设计,仪器设备小型化。与东风-22导弹的11项关键技术类似,东风-31导弹有13项关键技术,包括全弹总体技术、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小型化弹头技术、复合材料与结构技术、弹上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高精度惯导技术、快速机动发射技术、先进突防技术、制导控制系统误差分离技术、新一代试验遥测技术等。东风-31导弹与东风-5导弹不同,其采用的是小型化弹头,因而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气动加热效果明显。东风-5导弹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即可满足需要,但东风-31导弹的弹头再入段防热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直到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成功才攻克了这一难关。
东风-31导弹A型与东风-31导弹外形上看区别不大,只能携带一枚弹头,其主要在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制导系统和弹头的改进,使导弹射程和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陆基机动型三级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导弹AG型则是对东风-31导弹A型的升级,其发射筒高度比A型略高,发射筒上有条状线路和检修装置,底部有缓冲垫层,类似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无依托发射技术”,采用了集储存、运输、起竖、发射一体的TEL(TransporterErector Launcher)全地形车上,有更好的移动性,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和更远的射程。
推进系统
东风-31弹道导弹采用了中国第二代固体推进技术,包括玻璃纤维壳体、HTPB推进剂、三维药型、碳-碳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等;另外第三代技术新高能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壳体,可抛式延伸喷管等在东风-31导弹A型的研制期间均取得进展,部分已经转为实用成果,其中最典型的技术是高能推进剂。火箭固体燃料相对于液体燃料,储存性和结构简单方面,缺点则是比冲明显较低。固体燃料中,比冲大于2450牛·秒/千克(即250秒)为高能,2255牛·秒/千克(即230秒)到2450牛·秒/千克为中能,小于2255牛·秒/千克为低能,而液体燃料很多比冲均可达到2800牛·秒/千克以上,因此高能固体燃料推进剂的开发是洲际导弹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