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邹伟每天进坑道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梳理、对比各类目标,仔细分析荧光屏上米粒大小的回波变化……
后来,新装备如期担负战备任务,邹伟总结的经验做法也在观通部队推广开来。
邹伟说:“值班路上总共41个台阶,660步就可以进入战位。”看似脱口而出的数字,背后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日日如履薄冰的细致。
那年,邹伟首次参加某型雷达研讨会。专家组里学者、教授、工程师60多人,他们看到肩扛士官军衔的邹伟都有些诧异。
到了演示讨论环节,邹伟的表现让他们感到吃惊: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邹伟提出了系统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让该系统推倒重来。
经此一“役”,邹伟“兵专家”的名号就叫开了。
这么多年,听到邹伟这个名字,许多厂家都很“头疼”,因为这个兵太会“找茬”了。可是厂家又非常愿意和他打交道,因为邹伟的“茬”找得准、找得好。
别人佩服邹伟数十年如一日的钻劲,向他取经。邹伟的回答是:“我是一个兵,我只想把一个兵分内的事做好、做到极致。”
“我好想我的战友,好想‘家’啊”
回忆,总是让时间过得飞快。
再一抬头,邹伟已经走到家门口。推开门,爱人正哼着小曲打扫卫生,年迈的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儿子在写寒假作业……一片岁月静好。
如果说军人是山,家人则是支撑脊梁的沉默的大山。
邹伟和爱人李秀相识在20世纪末。那时恋爱,恋人还是通过书信交流。一提到写信,李秀笑着说:“他写的信前言不搭后语。”
邹伟不好意思挠着头说:“那两页纸可是我花了几天才写出来的。”
就这么一个给爱人写不出信的人,却编写了20多种教材,积累了几十万字资料。或许,邹伟不懂得在情书中表达爱意,但他知道一名军人应当如何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