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世纪60年代,戍边官兵挖地窝子使用的工具……”随着镜头拉近,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锹出现在视频画面中。电视屏幕前,陆军某特战旅四连官兵聚精会神,聆听陆军某边防团“红歌连”指导员金鑫的“云”教育课。
这是陆军某边防团日前利用“云”课堂开展教育的生动一幕。
两个单位,相隔千里,为何能同频共振、互学共进?
“这得益于我们探索打造的‘共享式教育矩阵’。”该团领导介绍,这种跨越距离、打破建制、协作共享的授课方式,让教育不再“单打独斗”。
这一创新,源于一堂战斗精神教育课。那堂课上,该团一名指导员为官兵讲了不少自认为“经典”的案例,但大家的评价普遍不高。
“年年都是老三样,故事只讲老典型”“两三个人来回讲,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课后,官兵在教学评价表上写下的意见,让这名指导员红了脸。
在随后的调研中,该团机关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该团领导分析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倘若只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优秀的政治教员也会“江郎才尽”。只有取长补短,整合运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酝酿教育方式创新过程中,该团了解到,某特战旅精武典型较多。他们主动与该旅协商教育合作,探索打造“共享式教育矩阵”。两个单位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起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内部关系等8类教育矩阵,每月遴选优秀政治教员,利用视频终端开展“云”教育课,推动实现教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计划共拟、优势互补。
前不久,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勇夺金牌的某特战旅副连长胡学勤,受邀登上该团作战支援连“精武讲坛”,与官兵分享自己精武强能、为国争光的故事,让官兵深受鼓舞。
“共享式教育矩阵”不仅激活了教育一池春水,还引起了其他兄弟部队的关注。不少单位主动要求加入教育矩阵“协作圈”,共同建立完善重大题材共商、教育信息共享的教育协作机制,着力推动教育走深走实。
某友邻部队一名指导员由于经验不足,对部分授课内容讲不深、讲不透。为此,该团指导员金鑫主动与他结成互助对子,帮助修改教案、分享授课技巧。经过一段时间帮带,这名指导员授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教案也被旅里评为优质教案。
该团领导介绍,“共享式教育矩阵”建立以来,推出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课,广受官兵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