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事图片 每日军情参考 军事专题
当前位置:军事 > 21军事滚动新闻 > 正文

“军事科研航母”乘风远航

“军事科研航母”乘风远航
2021-12-14 15:41:47 解放军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军事APP头条APP

“军事科研航母”乘风远航

高原试验。徐子昌摄

东北,林海雪原。某试验场内不时升腾而起的烟雾,给周围的林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息。

西南,巴山蜀水。某部一座座大型试验装置,发出阵阵轰鸣。

东南西北,看似不搭界的营院,却在2017年7月19日发生了历史性关联。

其实不只他们,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构成单位,从那一天起,有了新的同一归属:军事科学院。

那一天,习主席向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授军旗、致训词,全军数十家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搭载上舰”,一艘新体制时间下的“军事科研航母”拔锚起航。

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究竟新在哪儿?

这段时间,军事科学院通过微信平台发出新一轮人才招聘启事,后台收到了各种各样的留言。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这几天,她到展陈馆重温历史,翻阅公众号运行以来发布的各类新闻,一幅幅交织着历史与当下军科人的画面,在她脑海中不断翻转回旋、渐渐清晰……

有一个目标,他们始终紧盯

血,哪来的血?

硝烟弥漫的试验场上,众人突然发现地上不知何时多出一串血迹。顺着血迹,大家的目光追踪聚焦在了一位老专家的身上。他的脚,殷红一片。

这位老专家却连连摆手:“不碍事不碍事!”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任辉启,也是这次试验任务的项目总师。带领团队,他深入落弹区开展相关火力打击毁伤评估任务。

就在刚刚,一台试验装备出现故障,任辉启带着技术员冲进危险区段抢修,前脚掌意外被一枚爆炸后产生的椎状物刺伤。他强忍疼痛,带领大家继续抢修,终于在下一次火力打击前使装备恢复正常。即将迎来又一轮火力覆盖的试验场上,留下了他一串带血的脚印……

多年来,任辉启主持建成了多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装置和实验平台,在武器毁伤效应、工程防护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今年,应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邀请,他将自己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感悟写在了《群星辉映强军梦——军事科学院两院院士风采录》一书中。这本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20余位院士的多彩人生和卓越成就。

气温-47℃,随巡逻分队一道巡逻并组织被装、食品等试验是什么体验?

积雪覆盖的冰面上,一支科研小分队与边防战士一道在寒风中蜿蜒前行。

“咯吱、咯吱……”冰雪世界一片寂静,脚踩积雪的声音清晰可闻。不到5分钟,大家的眼眉、睫毛就结起了冰晶。在这样的极寒之地,冰上行走让人提心吊胆,偶尔踏在悬空的冰层上,“咔嚓”一声冰面裂开,整个人都会顺势下沉,落到下一层冰面上。

“部队官兵走什么路线,我们就走什么路线。”这是军事科学院科研人员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科研创新的落脚点、检验科研成果是否实在管用。

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域仅补充淡水的情况下,连吃3天野战食品是什么感受?军用食品领域专家郝利民,先后9次踏上青藏高原,和戍边官兵一道,亲身试验研发中的野战食品。

在风沙漫卷的戈壁荒漠做试验是什么场面?“嘭!”一声巨响,滚滚硝烟瞬时升起,某工程设计项目组组长杨涵冲进试验现场,以最快速度采集到目标物毁伤测试第一组数据。

极端环境里,他们进行着不同领域的科研试验,他们可能从未在试验中遇到过彼此,但目光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一切为了打胜仗!

有一种协同,他们加速汇聚

深夜,军事科学院某中心会议室灯火通明。中心文职副主任白晓颖,正与来自军事科学院各单位的有关人员,围绕某重大科研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白晓颖默默环视了周围。由于经常在各种会议场合碰面,她跟这些参会人员早已熟识,谁来自哪个单位、是什么职务,她都了然于心。

白晓颖突然感到,这有点不可思议。就在短短两年之前,“军事科学院”对她来说还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单位。那时,在一所地方知名高校任职的她,军事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对于那些“穿军装的人”,她甚至分不清不同颜色军装的区别。

如今,“松枝绿”“橄榄绿”“大海蓝”“天空蓝”,还有自己身着的“孔雀蓝”,白晓颖早已能轻松分辨。她也注意到,虽然服装不同,但臂章上的“军事科学院”,成为大家共有的身份标识。

这是新体制时间下的新景观。军事科学院重构重塑,全军多家科研、试验、编研机构的人员“走到一起来”。来自不同单位的人,纷纷换上同样的新臂章,有了同一个新身份——军科人。

然而,由于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同单位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人才有不同的能力专长,大家在思维上、理念上、文化上的“排异”现象难以立刻消除。要让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达到“自适应”“自协同”的境界,仍面临不少挑战。

“有挑战就要去迎接挑战。”军事科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一名领导深有感触。现代科学研究,每一项重要科研成果都集中了多学科、全链条的创新创造。培育共同的目标愿景、建构统一的话语体系、形成深度的耦合关系,是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必然要求。“必须想方设法攥指成拳,在凝心聚神上下功夫,产生从合编到合心合力的‘化学反应’。”

跳动的数字、闪烁的屏幕、凝视的目光、敲击的键盘……随着计算机“嗡嗡”的运行声,一场“战斗”在0与1的跳动中打响。与此同时,室外一辆智能化小车正在科研人员的远程遥控下左冲右突,验证着“某新型作战系统”的性能指标……

这是军事科学院某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的一场联合作战试验模拟和应用试验。

同样是在这个研究院,另一个科研团队的研究内容却大有不同。“去年疫情最紧张时,某作战法规编修的攻坚战正值关键时刻。我们克服各种困难,一连数十天持续攻关,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了编修任务!”

调整组建之初,军事科学院就提出“理技融合”的发展理念。军事理论指导军事科技实践,军事科技的发展促进军事理论创新,进而实现从“形融”到“神融”的跨越。

基于这样的目标愿景,军事科学院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将培育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点燃协同创新的“精神引擎”作为重要着力点,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同单位在“跨界交流”中,增强了“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迈出了坚实步伐。

分别位于北京和西南某地的两个单位,以项目共研、条件共用、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联合举办了某领域创新论坛,展示了协同创新的一系列成果,打造了协同创新的样板。

在融合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融合中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在融合中探索方法、积累经验,融合文化持续积淀。军事科学院领导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专家主动“跨界”,成为理技融合的“尖兵”、连接“左右脑”的神经桥。

有一座高峰,他们执着攀登

她所研究的内容干系重大,是信息化指挥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如有一点偏差,无数科研人员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一夜归零。投身科研的前20年,她没有报过一个奖,始终默默无闻。

厚积薄发。近年来,她的研究成果开始“井喷式”增长,一个人拿了两个全国性奖励。

她,就是从事某通信领域研究的何元智。“我只是一名基层科技干部,只是‘科研航母’上的普通一兵,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在一等功授奖仪式上,她平静地说。

那年,某型通信系统组织仿真试验。何元智连续4个月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没办法,我是项目负责人,很多问题需要我决策,不能让大家都等我。”在某地试验时,她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大家建议她去医院看一下,她说“太浪费时间了”,简单吃了几片药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多年来,在多项全军重大演训任务中,她和团队克服恶劣环境条件,紧紧瞄准备战打赢,集智攻关倾力保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强晓刚,一位看似普普通通的“85后”,却是军事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参与研制的某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说:“我一直在思考,在军事科学院这艘‘科研航母’上,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奋进?”

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亲临军事科学院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进军号令。也就是在那时,强晓刚的心里有了明确答案。

“高水平”,不是自我评价,而是要敢跟全球高手较量、得到各国同行认可与尊重!响应统帅号令,军科人执着地向着一座座新的科研高峰发起了冲锋。

超越时代的课题、领先世界的成果,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期待“奇迹”。某项研究发现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个个“惊雷”背后,注定是千百个日夜的艰辛孕育、“老中青”同心的叠浪奔涌。

有一种信念,他们始终秉持

11月6日,入冬以来北京的第一场雪,来得很突然。

刚刚退休的张培高打着伞走进办公楼的时候还是中午,参与完某作战课题研讨走出办公楼时,天已经黑了。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的方向走去,风裹着冰粒似的雪呼呼飘洒,落在他几乎全白的头发上。

张培高是军事科学院调整组建后评出的第一批首席专家。“问题不研透不撒手,这是咱们军科人一贯的作风。”研究员程晋明对张培高的执着劲头竖起了大拇指。

深夜同样亮着灯的,还有军事科学院营区的许多房间。细看某栋办公楼转角处的一个房间,一位学者伏案工作的身影,映在纱帘上。那是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冯定汉。

“丁零零、丁零零……”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冯定汉赶忙接了起来。倾听,是冯定汉最常做的事。保持和基层部队的沟通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作为军事法制专家,他曾带领课题组承担共同条令修订,组织36次专家座谈和专题研讨,征询130个单位主官、业务部门领导意见,1500多条建议被他“听”在耳中,采纳吸收转化为条令修订的依据。

“妈妈!你又‘失联’了,你到底在哪儿?”每次听到女儿这样的话,从事评估科研工作的研究员王锐华就无言以对。

然而,她的确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女儿。咨询评估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没有专门的学科支撑,也没有成熟的评估手段。既然是白手起家,就更要风雨兼程。王锐华和同事们的工作有三个特点:深入一线部队多、参与演习演练多、参加研讨交流多,经常是“任务一来、说走就走”。她曾带领课题组同志,在短短两个月时间赴指挥机构及陆、海、空多个单位,完成海量数据采集与分析任务。

不停歇,也是研究生院某教研室主任郭修起的状态。执教几十年来,他坚持内容不吃透不上台、教案不熟悉不上台、质量不过关不上台。在他看来,“三尺讲台,直通战场,每次登台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前不久,研究员张晓鹏的一项药物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这距离项目立项之时,已过去了上千个日夜。

那一年,张晓鹏受领了该研发任务。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创新之路,注定“道长且阻”。但这一药物如研发成功,将对战创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看准了就要做下去。”在研发的瓶颈期,张晓鹏无数次将自己亲手搭建起的“框架”打碎重建。尽管项目许久未见“成效”,但张晓鹏所在单位党委始终给予关心鼓励。张晓鹏也锲而不舍,终获成功。

以战场为纲、以情怀为美,这一精神已经熔铸进军科人的血脉。他们的故事,出现在军事科学院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出现在专题片里、舞台剧剧本里、报纸上、新媒体上,鼓舞着更多的人为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而奋力前行。

热门推荐

威胁市民派出所副所长被停职 警方通报透露一细节

2021-12-14 14:48:22 威胁市民派出所副所长被停职

“元宇宙”还是“割韭菜”?国内元宇宙APP炒虚拟房产8万一套

2021-12-14 15:33:00 元宇宙,还是,割韭菜,?国内元宇宙APP炒虚

英国部署先进的“检测和摧毁”防空系统Sky Sabre

2021-12-14 12:56:44 英国,防空系统Sky Sabre

滑稽 印国防参谋长坠机身亡 阴谋论纷纷指向中国?

2021-12-14 13:51:40 印国防参谋长坠机身亡

国际丨近距离实拍美国史上最严重龙卷风:黑风压境电闪雷鸣

2021-12-14 14:53:00 国际丨近距离实拍美国史上最严重龙卷风:黑风压境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发文推荐《埃博拉前线》

2021-12-14 14:21:01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发文推荐,埃博拉前线

日本欲改变法律来“改进”自卫队在海外行动限制

2021-12-14 13:55:25 日本,自卫队,岸田文雄,阿富汗

美军误炸致10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美国防部:不惩罚

2021-12-14 14:17:40 美军,误炸,10名阿富汗平民死亡,美国防部:不惩罚

印度购买航母舰载机,有钱拿才是硬道理

2021-12-14 10:55:21 航母舰载机,印度航母舰载机

乌前高官:俄军6小时攻到首都,时间够乌克兰投降

2021-12-14 14:25:04 乌克兰,俄军6小时攻到首都

俄高官警告北约:或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

2021-12-14 15:27:44 俄高官警告北约,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

安倍自夸“岸田最帅我性格好”,日网民:让人生气

2021-12-14 11:17:55 安倍,岸田最帅我性格最好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贺鹏12月8日在京去世,享年60岁

2021-12-14 14:11:01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贺鹏12月8日在京去世

小鹏汽车6个月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 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龄

2021-12-14 15:29:07 小鹏汽车6个月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

印再成功试射奇葩反潜鱼雷导弹 独特用法值得警惕

2021-12-14 10:30:19 印度,鱼雷,反潜鱼雷导弹,超音速导弹

孙卓回到深圳无法上学?教育局回应:取决于父母积分

2021-12-14 14:21:12 孙卓回到深圳无法上学?教育局回应

孙海洋:回深圳读书是孙卓的决定 希望注销儿子的黑户口

2021-12-14 14:09:11 孙海洋希望注销孙卓的黑户口

俄在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导弹系统有何考量?

2021-12-14 14:12:06 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导弹系统

孙海洋希望注销孙卓的黑户口 称孙卓想回深圳读书

2021-12-14 14:13:56 孙海洋希望注销孙卓的黑户口

俄逮捕百余名乌纳粹组织支持者:查获步枪手枪等

2021-12-14 10:37:41 俄逮捕百余名乌纳粹组织支持者,乌克兰,新纳粹组织支持者

林丹涉机票款纠纷成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541661元

2021-12-14 15:00:09 林丹涉机票款纠纷成被执行人

曝光:美极隐秘无人机小队屡次炸平民 造成大量伤亡

2021-12-14 10:32:26 美军极隐秘无人机小队,美军杀伤贫民

印度部署阵风在中印边界-谈谈我对法国战机的理解

2021-12-14 10:48:15 法国战机,幻影2000,法国阵风

《冬日暖央young》首播,王冰冰误入尼格买提战队

2021-12-14 14:21:01 冬日暖央young,首播,王冰冰误入尼格买提

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新浪微博 累计罚款1430万

2021-12-14 14:27:45 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新浪微博

互相成全又互为羁绊?黄宗泽吴卓羲梁竞徽《飞虎3》预告展兄弟情

2021-12-14 14:21:01 互相成全又互为羁绊?黄宗泽吴卓羲梁竞徽,飞虎3

孙海洋希望注销孙卓的黑户口 孙卓决定准备回深圳读书

2021-12-14 14:02:28 孙海洋希望注销孙卓的黑户口

反对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冲绳民众坐皮划艇抗议

2021-12-14 14:29:16 美军,机场搬迁,冲绳民众坐皮划艇抗议

柿子不会轻易被拿捏,张若昀发布《雪中悍刀行》谐音梗照片

2021-12-14 14:21:01 柿子不会轻易被拿捏,张若昀发布,雪中悍刀行
扫描到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