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税内幕曝光 特朗普赢了吗 美国坐收渔利!欧美关税战终于落幕。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握手,美国对欧盟商品统一征收15%的关税协议正式达成。
欧盟为此付出了1.35万亿美元,其中75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能源,6000亿美元用于对美投资。表面上看,这项交易似乎对欧盟有利,尤其是在北溪管道被炸后,欧洲急需能源,从美国购买天然气成为一种选择。然而,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三成以上,这意味着欧盟实际上是在高价填补能源缺口。至于6000亿美元的投资,具体投向和监管细节模糊不清,连冯德莱恩都未能给出明确答案。
欧洲议会对此反应强烈,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批评这是“带偏见的协议”,认为这牺牲了欧洲的就业和产业,长远来看将带来巨大损失。芬兰外贸部长更是直言,这份协议没有任何值得高兴的理由。
特朗普宣布“美国胜利了”确实有其依据。虽然15%的关税低于他最初威胁的30%,但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美国平均2.2%的税率。欧盟、日本、韩国等盟友都被固定在15%的税率上,而东南亚国家面临20%的税率,中国则被针对性地设定为30%-50%。
更进一步,美国借此机会重构了贸易权力体系,迫使欧盟接受美国工业标准,切断了“转口贸易”的漏洞,并逼迫企业站队“美国市场”或“非美市场”。世贸组织前副总干事沃尔夫指出,美国已经彻底放弃了全球贸易领导者的角色,新规则变成了“谁顺从我,谁少交税”。
尽管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在公开场合握手微笑,但协议细节中充满了矛盾。例如,在钢铁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坚持维持50%的税率不变,而冯德莱恩则表示会下调并改为配额制。半导体关税也悬而未决,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将在两周后再做决定,显然留有后手以敲打欧洲芯片企业。最讽刺的是医药领域,欧盟称药品适用15%的税率,特朗普却声称医药不在协议范围内。2024年美国从欧盟进口了921亿美元的药品,这块蛋糕美国并不想放弃。